百根柳条扎扫帚,五个指头握拳头。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西藏,居住着藏、汉、回、门巴等45个民族。长期以来,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互通互融,团结友爱,心灵相依,共同建设美丽的雪域大地。
同一片蓝天下 交流融合
初冬的拉萨,早晨寒气袭人,中午却阳光朗朗。拉萨市城关区八一社区的居民小院里,78岁的薄金清和老伴巴桑悠然地修剪着花草,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现在我们家有18口人,我是汉族,老伴是藏族,女婿是回族,但大家总是和和气气的。”
如今,像薄金清这样的民族团结家庭,在西藏达到4700多个。他们民族不同、风俗不同,但感情上亲密无间、语言上互通有无、文化上互补交融、生活上相依相伴,日子甜美、快乐融洽。
和睦的家庭享受着幸福的温馨,一批干部却奔波在村街巷尾,给群众送去温暖和关怀。
“多亏驻村工作队送来棉衣棉被,我们才没有挨冻。”说起前不久大雪过后驻村工作队队长贺震明的帮助,阿里地区普兰县贡珠村洛桑充满感激。而贺震明却说,驻村让他结交了很多藏族朋友,和他们有了更多掏心窝的交流。
2011年以来,西藏先后派出6万多名驻村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投入资金60多亿元,解决了一批实际困难,夯实了民族团结的群众基础。
同一趟列车上 共享成果
不久前,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获得国家批复,而今年8月,拉萨至日喀则铁路正式通车。
紧邻拉萨火车站的柳梧村村委会主任次旦平措说:“青藏铁路开通后,村里人争相跑起火车站的客货运业务,还成立了车队,去年车队收入超过5000万元,户均增收20多万元。”
柳梧村吃上“铁路饭”,林芝地区的群众却靠传统技艺的“新生”过上好日子。2012年以来,当地政府实施传统工艺文化传承与发展综合项目。如今,依托珞巴族传统编织技艺制作的围巾、金东藏纸做的笔记本、门巴族竹编等,成功进入北京等内地市场,村民月增收数千元。
为了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西藏坚持每年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城乡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色拉寺僧人格桑罗布说:“现在僧众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还有免费体检,过得很幸福。”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说:“以后还要根据发展带来的成果,让大家享受更多的好处。”
同一个家园中 心灵相依
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遗址开门迎客,《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传颂千年藏汉情,新旧西藏对比教育揭露封建农奴制的悲惨,纪念江孜抗英110周年增强反分裂意识……去年以来,西藏不断创新载体,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西藏大学历史系学生欧珠参观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遗址后说:“看了展览,我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西藏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民族团结的道路上,还有外来的力量,他们就是援藏干部。马新明,第六、第七批援藏干部,自踏上雪域高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用实际行动谱写维护民族团结的佳话。今年9月,在他牵头策划下,CBA(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首次走进西藏,王治郅等运动员紧紧拉着西藏自治区福利院儿童的手入场,全场4000多名观众起立,面向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高唱国歌,场面震撼。
在西藏,高校是民族团结的重要阵地。“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我们要通过课堂,让各族学生了解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把校园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西藏大学校长普布次仁说。
同一个家园,同一个梦想。当冬日的阳光洒满高原各个角落,清新的空气亲吻各族群众的脸庞,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已成为西藏自治区民族关系的主旋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坚定意志,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加强团结、促进发展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行动。
(责编: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