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两路”精神 > 图片新闻

艰难穿越川藏线 怎一个“险”字了得

文涛 李柯勇 刘娟    发布时间: 2011-05-13 16:45:00    来源: 新华网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人们恐怕很难想象,诗人李白千年之前描绘的行路艰难,今天仍然存在于现实之中。那就是令无数驾驶员望而却步的川藏公路。

  用五笔字型打“川藏”二字,同时出现的是“吃苦”,这是个无奈的巧合。

  日前,在重走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进军路线的途中,新华社记者亲历了川藏线的种种艰险。

  怎一个“险”字了得

  4月末,平原地区已是芳菲落尽的暮春时节,而四川德格县的雀儿山还是一派大雪纷飞的景象,积雪竟能没膝。巨大山体上,“之”字形曲折上升的盘山公路宛如一条随时可能被扯断的细线,路面宽度仅容一辆车通行,车轮外就是万丈深渊。

  在滑得站不住脚的冰面上,汽车只能吃力地爬行。发动机声嘶力竭的轰鸣让人心都揪紧了。不经意望着窗外,瞥见的情景令人目眩:一辆大货车的残骸正躺在悬崖下,车身已扭成麻花,车头摔得只剩下了不到一半。

  川藏公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全程2400多公里。60年前,进藏的十八军筑路时付出了巨大牺牲,几乎平均每公里就长眠着一位烈士英灵。而在主峰海拔6000多米的雀儿山段,每公里牺牲了7个人。今天,雀儿山仍被称作“川藏第一险”,过往司机说:“冬过雀儿山,如闯鬼门关。”

  耗时3个钟头,记者的车终于翻过了雀儿山,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了。谁料到,刚出“险境”,又入“难关”。在西藏江达县的矮拉山,记者在海拔4000米以上高度被堵了9个钟头。

  这段路的特色就是一个字——“烂”。路面全是沙石铺成,在高山冰雪融水的浸泡下十分松软。前面一辆大货车,直径约一米的轮子全部陷进了烂泥里,动弹不得,狭窄的路面上前后堵了将近100辆车。

  过往司机帮忙,折腾了一个小时,故障车才从泥潭里爬出来。而更多的车辆还在困境中挣扎:车轮打滑上不去的,在悬崖边侧倾的,爆胎的,传动轴崩断的……一眼望去,令人心生茫然。

  常跑这条路的司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种路况,三五成群地聚在积雪之间的小片空地上抽烟、说笑。四川遂宁货车司机杨智说:“我在这儿都堵了三天啦,只走了十几公里。”

  “去年七八月雨季,这里堵过十几天。”江达县41岁的司机嘎玛扎西说,“我们十几天都睡在车里,喝雪水,吃方便面。”

  路边常能看到五彩经幡,不明就里的游客惊呼“真美”。可是藏族司机告诉记者,只要挂经幡的地方,一定发生过重大伤亡事故。

  公路守护者

  被困的不仅是司机和乘客,还有护路队员和救援者。

  在矮拉山上,记者看到一辆赶来抢修道路的大型推土机也侧倾在路旁,下临深谷。几位满身泥浆的护路人员正在施救,其中包括江达县公路段段长多吉江村。

  他一边搬石头一边说,每天都要在这里工作10个小时以上。由于路基太差,大型载重货车太多,不论如何努力,仍然无法确保车辆顺利通行。

  雀儿山五道班班长兼推土机手曾双全已经从业10年,脸庞被晒成黑紫。每遇大雪,他就要和工友们昼夜不停地连续排险两三天。

  始建于1950年4月的川藏公路,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里程最长、工程最艰巨、投入人力最多的一条高原公路。60年来,这条公路对巩固边防以及西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联结西藏与祖国内地的“金桥”和“生命线”。

  然而,由于特殊的地质和气候条件,川藏公路各种自然灾害接连不断,仅载入中国公路灾害史的就有数十次。上世纪90年代以前,川藏公路几乎处于半瘫痪状态,每年通车时间只有一半,最长一次中断了两年。

  1996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组建了一支交通机械化养护部队——武警交通四支队,专门担负川藏公路西藏境内近800公里路段的养护保通任务。这是世界上唯一一支以养路为业的部队,而他们养护的是全世界最艰险的一段公路。

  15年来,在四支队的努力下,川藏公路基本实现了全年通行。很少有人知道,这支部队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先后有13名官兵牺牲在高山大河之间。

  从交通瓶颈中突围

  从1990年起,国家下决心开始对川藏线进行大规模整治,最初投资10亿元。后来发现,这远远不够,只好不断追加。

  成就是明显的。从成都到昌都1300公里,上世纪80年代开车要走一个星期,现在只需两天半时间。诸多曾以尘土飞扬景象进入世界摄影家镜头的路段,如今都铺上了乌黑的柏油。驱车飞驰,记者不禁抚今追昔,感慨万端。

  但是,养护难度仍不容乐观。武警交通四支队副支队长陈新虹举例说,在“99道拐”下的嘎玛沟,只要下5分钟大雨,就会发生泥石流。2010年7月26日,一场泥石流从西藏波密县古乡索通村附近冲下来,300多米长的一段路整个垮了下去,留下的是七八十米深的巨大空洞。

  这样的路况严重制约着西藏、四川广大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昌都地区专员吾金平措说:“和过去相比,昌都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西藏7地市中,昌都几大指标还是相对靠后,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交通。” 昌都地处藏、青、川、滇四省区交界,到昆明、西宁、成都、拉萨四个省会或首府距离几乎相等,都是一千三四百公里,都有高山阻隔。昌都没有铁路,只有一个世界海拔最高的机场,飞机还经常不能起降。报纸要一周甚至10天之后才能送到昌都,日报都变成了“半月谈”。

  交通难题的困扰,让急于谋发展的当地干部群众心急如焚。

  记者了解到,四川、西藏两省区都在积极规划、设计,努力破除交通瓶颈,要在几座关键大山上打通隧道。

  2010年11月30日,雀儿山隧道在四川康定县东俄洛村启动,这给行走川藏线的人们带来了希望。这座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可缩短里程20公里,驾车者只需要10多分钟即可穿越“天险”,不必再走惊心动魄的盘山路。

  但矮拉山、“99道拐”、排龙天险等隧道尚未提上日程。出于显见的难度,川藏公路的施工成本比平原地区常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

  走在川藏公路上,每个人都会默念:天险何时能真正变通途?记者分明看到了无数双企盼的眼睛……

 

(责编: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