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两路”精神 > 民族团结

川藏线上一个小村庄的巨变

陈寂 文涛    发布时间: 2011-04-19 11:23:00    来源: 北京TRS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改革开放政策的威力,交通便利的优势,思想观念的转变,使西藏林芝八一镇巴吉村由穷变富。在过去的一年里,这个地处国道318川藏线上的小村子,人均收入达到10360元,跻身西藏近20个人均年收入超过万元的富裕村行列。

  巴吉村发生的巨变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58岁的村党支部书记桑杰,从1984年起担任巴吉村村委会主任,他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村庄的模样:坑坑洼洼的泥巴路旁散落着低矮的平房,每家每户的屋里漆黑无光,泥墙根上堆着的木板在天黑的时候常常划伤路人。那时候,村里的庄稼地种的都是经济附加值极低的农作物,村民以种田和放牧为生,收入甚微。

  上世纪80年代初,巴吉村的前任村支书大龙最先意识到:必须将村庄交通便利的优势利用起来。于是,1985年巴吉村首个运输队和首个预制板厂相继成立,村庄由此一改以农牧业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

  在巴吉村村民的记忆里,村庄有过两次获得“巨款”的机会。第一次是在上世纪90年代,村里转让800亩草场获得了500万元资金。村里并没有将这笔钱发放到每个人手里随便花,而是由村支部组织所有党员开会,决议将资金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决议得到村民大会投票通过。第二次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八一镇新城再度拓展,巴吉村集体土地实施第二次转让,转让金额达1500多万元。村委会决定将钱用于购买八一镇客运站后面的一片商业用地,这个决定再次获得村民大会投票通过。巴吉村买下那块地后,建起了“巴吉农牧民建材市场”。

  1998年,桑杰当选巴吉村村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带领全村村民陆续成立了农牧民联营机械队、混凝土公司、奶牛养殖场等。村里320亩的蔬菜大棚基地也在援藏资金的支持下建立起来。

  目前,巴吉村联营机械队年收入150万元,户均创收3万余元,固定资产超过3500万元;村奶牛场每天的产奶量达300公斤,一天收入为1800元;全村大棚蔬菜种植面积450亩,参与农户88户,年收入近34万元。村里现有农牧民93户,469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67人,全部都享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村里九年义务制教育入学率达100%,并普及了新农村合作医疗。巴吉村许多自主创业的农户还领到中国农业银行的钻石卡,享受利率优惠的小额贷款。

  桑杰说:“我们就是要让家园更加富裕,更加美好!”

 

(责编: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