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两路”精神 > 川藏、青藏公路沿途重要景点

青海湖:从青藏公路走向世界

常川    发布时间: 2014-08-14 10:23:00    来源: 西藏日报


几名骑行爱好者正从青海湖边飞驰而过。


青藏、川藏公路路线图。

  翻过日月山,沿着青藏公路继续向西行进大约50公里后,一大片金黄突然出现在眼前,那是一垄垄油菜花正在绽放,蓝天白云下色彩夺目。向远处望去,湛蓝的湖水无边无际,好似水天一色,那,便是青海湖了。

  青海湖,藏语称为“错温波”,意为“青色的湖”。眼下,湖面碧波万顷、群峰倒映,湖畔绿草如茵、菜花金黄,一年一度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正在紧张筹备中。旖旎风光加之不断推陈出新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如今,青海湖如一块宝石镶嵌在青藏公路旁,不仅成为青海省最为闪亮的旅游名片,更成为众多游客青藏之旅不可遗漏的景点之一。

  “去年,青海湖景区接待旅游人数11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74亿元。”向记者介绍情况的是青海湖保护与利用管理局旅游管理处副处长陈德辉。在青海湖工作超过20年,从当年的鸟类科研调查者,到如今的景区管理者,陈德辉的经历见证了青海湖管理经营的成长与蜕变。

  陈德辉向记者介绍,青海湖地跨青海省海南、海北两个地区3个县,1985年开发以来,也曾走过管理不善的弯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2007年,青海省政府组建成立管理局,对青海湖实行统一保护、规划和管理服务。2011年,青海湖成功申报了青藏高原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随后又开发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休闲娱乐相结合的旅游产品,继2002年开始举办环青海湖自行车赛后,又陆续举办了“青海湖国际雕塑与大地艺术季”、“青海湖祭海文化旅游季”、“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环青海湖全国徒步大会”等活动,推动了景区旅游由观光型向复合型转变,其中以“环青海湖自行车赛”最为有名。

  “2002年开始举行环青海湖自行车赛,初衷就是为了宣传‘大美青海’,从近几年活动的开展情况看,确实达到了这样的目标。”陈德辉表示,自行车这一低碳环保的旅游方式非常契合青海湖生态旅游的定位,经过多年的精心筹划和大力推广,环青海湖自行车赛已经发展成为亚洲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顶级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事,直接提高了青海湖乃至青海省的知名度,目前涵盖青海、甘肃和宁夏3省(自治区)境内共13个赛段,总奖金额已达到100万美元。同时,随着众多国内外顶级职业赛车手在青海湖边的青藏公路上一次次飞驰而过,影响力不断扩大,每年来青海湖骑行的游客近15万人次,并在当地形成了浓郁的高原自行车文化。

  在景区内人气颇旺的二郎剑码头,候鸟翻飞、湟鱼潜游,平整的栈桥沿着湖畔向左右延伸,10余艘大小各异的游轮和快艇停靠在码头,不时发出悠扬的汽笛声,召唤着游客登船,让记者感受到了当地旅游服务设施的完善和旅游项目的多样。

  今年45岁的恒秀才让,是青海湖游轮公司的经理。记者前来采访时已是下午两点,他正端着一盒方便面站在游轮指挥室里安排工作。恒秀才让告诉记者,1987年,他来到青海湖开始经营码头旅游项目,从当年的1艘船、4个人,到如今的27艘大小船只、140名工作人员,20多年来游轮公司不断发展,如今年收入达4300万元。“我的人生已经和这片码头融为一体。”恒秀才让说,他目睹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青海湖水位的持续下降,也看见了退耕还草和禁捕后湖区生态的逐步恢复;记得上世纪80年代颠簸的青藏公路,也欣喜于公路等基础设施和旅游产业的相互发展和促进,这些都是他珍贵的人生记忆。

  恒秀才让来自青海海东州,以他为代表,现在青海湖游轮公司里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员工是少数民族,他们忙碌在驾驶、维修和管理等岗位上。“以前,很多当地群众认为旅游就是‘伺候人’,算不上是一份体面的工作,随着观念的改变,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旅游业中一员。”恒秀才让告诉记者,除了景区工作人员,许多当地农牧民也积极参与到青海湖旅游发展中,出租马匹、开办农家乐等,年收入较周边地区的群众高出一万元以上。

  “我一直认为,旅游业是一项为人们送去欢乐的事业。”恒秀才让说,作为让外界了解本地风土人情的重要窗口,旅游是一个让人们彼此相识、促进和谐的平台,也是恒秀才让生命的一部分。

  离开青海湖,一路上与肤色不同的众多游客擦肩而过,看着前后无限延伸的青藏公路才突然意识到,脚下的这条路,一头连着雪域高原,一头连着世界。

  原标题:青海湖:从青藏公路走向世界

(责编:丛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