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两路”精神 > 不怕死,不怕苦

保通川藏天堑之歌

麦正伟    发布时间: 2010-09-07 10:42:00    来源: 西藏日报 中国西藏新闻网

  7月26日5时许,受强降雨和冰川消融引发泥石流阻塞河道的影响,咆哮的帕隆藏布江水位暴涨,加剧冲刷川藏公路路基,致使波密县索通村段K4602+800和K4604+600相继发生特大路基垮塌灾害,其中一座76米长的单孔大桥完全倒塌,近800余米路基损毁,素有“高原生命线”之称的川藏公路彻底中断,460多台车辆,1800多名过往旅客滞留波密、鲁朗、八宿等地,大批进出藏物资受阻……

  “这里危险,我先上!”

  川藏公路的7月,自然灾害频繁、危险不断。“7·26”路基垮塌灾情,是川藏公路继2001年海通沟特大山体垮塌灾害发生9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其抢通危险性和难度也是最为艰难的一次。

  灾情发生后,中央相关领导和自治区、林芝地区领导高度关注,并作出了重要批示。武警交通四支队支队长陈军等领导实地查勘了灾害现场后,根据受灾路段的实际,确定了爆破施工、开挖便道的抢通方案。但灾害并非以武警交通官兵的抢通方案为转移。正在官兵们进行爆破掘进时,大型泥石流又不断爆发,将数以千方的石块和泥土倾泻进帕隆藏布江中,使河床不断抬高,河道不断改变,官兵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用汗水甚至生命换来的劳动成果被滚滚泥石流付之东流。而原来垮塌的50米路基也继续坍塌,最后变成了800多米,泥石流还将一座76米长的大桥连同巨大的桥墩一起冲走,这不但加大了抢通难度,更时刻威胁着官兵的生命安全……

  面对不断发生的灾情,武警交通四支队的官兵们始终以忘我的精神境界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奋力抢通。在灾害现场,人们总能看到鲜艳的党旗在最前线飘扬,总能听到“这里危险,我先上!”的声音。

  “像这样的危险情况,我遇到了好几次”

  被人们誉为武警高原交通“老铁军”的川藏公路“7·26”抢通现场总指挥、武警交通一总队副总队长吕召钦,从7月28日带着严重胃病赶到灾害现场开始,就始终和他的官兵一起战斗在抢通一线上,从未离开。

  雷波,是一名挖掘机操作手。提起参加川藏公路“7·26”抢险保通,至今他仍有余悸。7月28日下午,在施工场地,他像往常一样驾驶机械冲锋在前,刚施工不久,为了躲避山崖上滚落的石块,他急忙把挖掘机往回倒退。就在他把机械撤出那一刹那,原来的路基垮塌了,连同滚落的巨石一起坠入江水中。“像这样的危险情况,在‘7·26’抢险保通中我遇到了好几次。” 雷波这样说。

  在抢通施工现场,还有一支助民小分队,他们的任务是把食品、饮用水和药品送到被困者的手上,同时为登山穿越断通路段的过往旅客扛行李背货物,帮助他们安全通过危险路段。据了解,在川藏公路波密县索通村路段断通期间,助民小分队的官兵,每天都要帮助250多名滞留旅客登山近3公里穿越断通路段,平均每人每天要运送行李货物近400公斤。

  “抢险保通,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更是为了让旅客顺利安全地通过”

  整整16天,武警交通四支队官兵坚持“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保通川藏天堑,锻造交通铁军”的川藏护路精神,连续高强度施工作业240多个小时,克服受灾范围广、灾害类型多,抢通现场地质结构复杂、次生灾害频发,施工危险性高,抢通难度大等诸多困难,投入兵力1673人次,机车设备578台次,开挖土石方31630余立方米,开炸山岩25930余立方米,人工回填路基2380余立方米,架设木笼800余立方米,架设21米“321”型公路钢桥1座,抢修便道6846余米,终于取得了这场抢险保通攻坚战、持久战的胜利。

  8月10日恢复车辆通行时,滞留多日的旅客个个热泪盈眶,轮流握着武警交通四支队官兵的手道出肺腑之言:“武警同志,你们辛苦了!”

  “抢险保通,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更是为了让旅客顺利安全地通过。”武警交通四支队支队长李向华等领导听着旅客们一句句感激和赞扬的话语如是说。

 

(责编: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