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经是僧人学习及引证所学的佛法的一种有效方式 摄影:王飞
强巴佛殿中还奉有十八罗汉 摄影:王飞
强巴林寺拥有三座金质坛城 摄影:王飞
诵经结束的僧人涌出大殿 摄影:王飞
信教群众进寺朝佛 摄影:王飞
初入昌都镇时就能看到强巴林寺的雄姿。 摄影:王飞
僧人在措钦大殿诵经 摄影:王飞
初入昌都镇时就能看到强巴林寺的雄姿。它巍峨地依附在横断山脉之下,耸立在古冰河切割而成的红土壤上。寺内主佛为强巴(大慈)佛,故起名为强巴林寺。站在河对面山顶上,整座昌都镇尽收眼底,强巴林寺屋顶的金幢熠熠生辉,双鹿听经的造像清晰可见。
我们沿着新修葺的紫岳大道,穿过幢幢民居,进入强巴林寺,一座古刹就矗立在我们眼前。强巴林寺是康区格鲁派寺院中创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寺庙,距今已有560多年的历史。错落有致的院落里,辩经场、佛主殿、措钦大殿、帕巴拉活佛的冬宫、大威德金刚殿、坛城殿、强巴佛殿等依次排列着。行走在各个佛堂,悬挂的唐卡,精致的壁画,肃穆的佛像,摇曳的酥油灯,使人进入了如梦如幻的世界。
强巴林寺民管会常务副主任洛巴介绍,公元1443年,宗喀巴的弟子喜饶桑布创建了强巴林寺。刚创建时,寺庙的僧人就达到一千人。寺庙最鼎盛的时期,僧人曾达到过五千。寺庙按照学经性质不同分为12个扎仓(藏语之音译,意为僧院,即藏传佛教僧众学习经典的学校)。每天清晨6点的号角吹响,全体僧人就要起床。20分钟后,号角第二次吹响,僧人们就需要拜佛、念经。当第三次号角吹响时,僧人们就要进入大殿念经,一直到10点。期间,寺庙会供给早餐和4次茶。之后,僧人们会进入辩经场进行2个小时的辩经。12点,15个班的僧人们会按照等级高低回到大殿念经3小时,中间会有午饭和3次喝茶时间。念经结束后,僧人们回到扎仓还需要背功课,一直到晚上7点,各班的班长会进行检查,如需外出须向“格贵”(藏语称“格贵”是大僧官之意,俗称“铁棒喇嘛”,是负责管理僧人生活和学经纪律、纠查犯戒行为、掌管僧人名册的僧职)说明。这样严明的纪律,也许更印证了格鲁派的名字原本就是“戒律”(格鲁)的意思。正因如此,提升了格鲁派在信教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而且管理严密的僧团组织,对格鲁派最终成为藏地统治教派,也起了很大作用。
此时,措钦大殿浑厚的颂经声吸引了我们,循声而去,空旷的佛堂内端坐着无数僧人,甚是壮观。僧人们左右摇晃着身体,闭目念经,诵经声时而清远喃喃,时而阴阳顿挫,宛如天音缭绕在大殿内。闭目聆听,恍如踏入菩提净地,一切尘世之声都消失了。再看殿外,信众们虔诚地磕着头,起伏的经语与磕头的节奏相呼应和着。走廊和台阶边则堆满了僧人们的藏靴,进入大殿的僧人都是赤脚的。提着糌粑桶的僧侣也赤着脚,坐在走廊与大殿之间的台阶上,准备给颂经的僧人添加食物。
次日10时,我们等候在强巴林寺的辩经场外观看辩经。诵经结束的僧人纷纷走出措钦大殿,急速穿好脱落在外面的靴子。他们成群地涌向辩经场。这是一座柳树成荫的小院落,地上铺着鹅卵石,大家分组开始辩经。辩经是佛学用语,即僧人学习佛经后,为了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真正理解,采用问答的方式交流所学心得和所悟佛法,通过辩论来学习及印证所学的佛法。一群群的僧人团团围坐,每圈围坐的人群中间则有一位僧人,立在当地,忽而抬腿跨步,两手相击,手上还有串珠飞舞;忽而俯身探头,向坐中一人咄咄逼问,大有不问倒对方不罢休的态势;兴奋处还会嚎叫连连,声彻树林,这声音此起彼伏,兼有围坐者的哄笑、啸叫之声,树林内人声鼎沸,震人耳鼓,气氛热烈,场面壮观。
走出寺院,重回现实之境,恍如隔世。强巴林寺就像雪域高原的另一个世界,一座隐藏在横断山脉深处的宫殿。极目望去,湛蓝的天空,苍茫的草原,亘古的雪峰,显现着大自然的慷慨恩赐;眼前所见,宏伟的建筑,绚丽的瑰宝,刻苦的修学,昭示着藏传佛教那令人震撼的永恒魅力。
(责编:闵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