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次仁
格桑次仁的家
9月15日正午时分,西藏的阳光如往日一样灼热,在大学生村官魏林的带领下,“全国重点网络媒体西藏行”采访团的记者们走进了西藏山南乃东县昌珠镇克松村农民格桑次仁的家。
这是一幢藏式风格的农村小院,方石砌成的墙面,门窗的四周雕有精美的藏式风格窗饰和门饰。墙的上方,插着一面五星红旗,前面一块大红牌匾,上书“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作”百姓之家,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耀眼夺目。
走进侧门的小屋,是格桑家的小杂货店。靠北和西的两面墙边各摆着两个货架,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各式小商品,食品、饮料、生活用具,以及藏式小商品,货品齐全。
见有客来访,店主人格桑次仁微笑着地起身迎客,热情地招呼记者们进入院内参观。穿过杂货店,便进入格桑次仁的二层小院,院内的地面上,摆放着各式盆栽花卉,鲜花吐艳,绿意盎然。
小院里的“采访会”格桑晒幸福生活 格桑次仁很快被记者们团团围住,一场农家小院里的现场“采访会”开始了。
今年54岁的格桑次仁是家中的男主人,中等个头,身材清瘦,略显凌乱的头发下面,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第一次被众多记者包围,格桑略显拘谨,静静地站着,等待记者的“发问”。
格桑次仁家漂亮的二层小院引起了记者们的关注。“你家的小院真漂亮,修建这幢楼你花了多少钱?”记者向格桑次仁抛出了第一个问题。
格桑不懂汉语,扭头向旁边当地村委会工作人员看去,示意请求翻译。
“这房子花了十万元钱!”在听明白问题后,格桑脱口而出,脸上满是自豪和满足。
“那你们家一年的收入有多少?”“你家的收入来源主要靠什么?”记者的提问连珠炮式的抛出,格桑有些应接不暇。
“在咱村实行民主改革以前,我们家基本没有多少收入,现在好了,一年的收入加起来有十万左右。”几个问题下来,格桑次仁显得不再拘谨,回答问题开始变得自如起来。
“我们家现在有三辆车,两辆中巴,主要跑客运,一辆小货车,跑货运,运输一年的收入大概八九万元,加上小杂货店的收入每年一万左右。现在的生活好了,要在以前(民主改革以前),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格桑次仁把自家的家底和盘托出,毫不隐瞒,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容。
格桑次仁开的小杂货店
格桑次仁的二楼小院
农家里走出三个大学生 格桑告诉记者,他家一共五口人,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从医学院毕业后在县城的医院当上了医生;儿子从师范学院毕业后在县城的中学里教书。三女儿大学毕业,刚参加了县里的公务员考试,正在等待考试结果。
“(西藏民主)改革前,我们都没有上过学,吃了很多苦。因此,我们不能再让孩子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格桑告诉记者。
最大的愿望是小女考上公务员,子女幸福 “以前,家里很穷,所有收入只能靠地里种植庄稼(获得),一年下来,有时连五十块钱挣不到,饭都吃不饱。现在不一样了,想吃什么都可以,生活越来越好了。”说起对未来最大的愿望,格桑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了往昔的生活。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我的小女儿能顺利考上公务员,她能够活得快乐幸福。”深深父爱,让人动情。
告别格桑,走出小院,有记者打趣,“我们一年也挣不到十万,干脆来西藏当农民好了。”玩笑归玩笑,但记者们心中地对藏区农民幸福生活的羡慕却是实实在在的。
(责编:曲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