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
  首页民改大事记图片
数字记忆  ┃ 生活变化
    寄语独家报道影像
世界看西藏阅读西藏
  新闻播报各界评论友情链接
专 题 回 顾图 说 50年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民主改革50年 > 独家报道 > 文字
 
[行走那曲]羌塘七日——藏北牧民的新生活观
发布时间: 2009-05-12 作者: 张小平 来源: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羌塘是对西藏那曲地区的泛称,那里是一片遥远而神奇的土地。再次走访那曲,是我多年的愿望。

  那曲处在西藏高原的高端,与阿里地区一样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在我的西藏经历中,那曲是我涉足较少的地方。也许是一种偏见,许多人过去认为这里地处偏僻,与外界联系较少,不出新闻,所以媒体对这里的报道也不是很多。

  其实,那曲是个很有特色的地方,是世界屋脊上还没有被世人所完全认识的地区之一。著名作家马丽华的名著《走过西藏》系列中的《藏北游历》就记录了那曲的神奇与诱惑。她的另一篇作品《藏北十年》,更是展现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那曲风貌。我曾应马丽华之约认真读过此书,并为该书写过一篇评论,对那曲的变迁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藏北牧民的新生活观

  亚达的四代住房


安多县森格卡岗村亚达 摄影:王飞


亚达家还留有曾经住过的土坯房 摄影:张小平

  安多县森格卡岗村48岁的亚达坐在舒适的家中告诉我们,这里是他的第四代住房:“解放前,我家住在岩洞里,民主改革时住进了黑帐篷,后来盖了土坯房,现在搬进了石头建的房子。”  

  亚达生活的变化得益于青藏铁路的修建。森格卡岗村海拔4800米,当地人世世代代以放牧牛羊为生存方式。2005年,青藏铁路修到安多县城,村里的大部分劳动力都参与了这项工程,有了相当不错的收入:“那时候,村里组织了70来人去修铁路路基,一个人半年就能拿到近2万元。4年下来,我们都存了钱盖起了新房子。”后来, 自治区在森格卡岗村建起了牦牛育肥基地,亚达又带头乡亲们将牦牛奶加工成酸奶出售。安多是青藏铁路翻越唐古拉山后进入西藏的第一站,亚达希望青藏铁路将来在安多站停留的时间更长些,他想在站台上建一个销售点,向刚刚进入西藏的海内外游客出售他们的酸奶和土特产品。如今,亚达每天他都能听到火车呼啸着从他的家乡通过,每天,火车都召唤他和乡亲们去创造新的生活。

  桑格多杰的安居楼房


安多县扎仁镇四村的桑格多杰 摄影:王飞


桑格多杰家藏式的客厅 张小平摄.jpg

  安多县扎仁镇四村的桑格多杰有着一座漂亮的二层楼房,这是“安居工程”带给他的。他说:“2006年,我们这就开始了安居工程,政府每户补助1.5万元,盖房所用的木材由政府统一拨指标,我们买的都低于市场价。政府还无偿提供水泥,省了不少钱。”

  安多县农牧民安居工程办公室次仁旺杰介绍说,今年实施的安居工程有1239户。到年底,全县的安居工程就要全面完成了。搬进新居的牧民实现了定居,祖祖辈辈逐水草而居的传统生活方式得到了改变,他们不但住上了宽敞、漂亮的房屋,还看上了卫星电视,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用牧民自己的话说:“在我们的家乡,除了自然条件不能改变,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变。”

  觉觉的新生活理念


牧民觉觉 摄影:王飞


觉觉家的院落 摄影:张小平

  离安多县城不远有一座房子,主人觉觉是一个热情、豪爽的藏族汉子,见我们给他的房屋拍照,便介绍说:“这是去年用从拉萨运来的石头新盖的,花了18万元。”

  觉觉家里原来有80只羊,30头牛,一家人过着普通牧民的生活。觉觉说:“虽然那时候国家已经有一些政策了,但是我们这里条件不好,生活还是很贫苦。”在自治区实施富民政策后,觉觉就卖了家里的大部分牲畜,用这个钱买了汽车,跑起了运输。青藏铁路快通车的时候,觉觉意识到安多县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于是他在县城里先后盖了28间商品房,还在附近开了茶馆、酒吧、招待所。后来他干脆自己也把家安在了县城附近。觉觉还告诉我们,他在几年前已经把老家措玛乡的草场和房子租了出去,在拉萨为父母买了一套25万元的房子,让他们安度晚年。如今,他的两个孩子也送到拉萨北京中学和那曲高级中学上学,他期望自己的第二代过上和他小时候完全不同的生活。

  说起青藏铁路给自己带来的机遇,觉觉告诉我们:“小的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赶着家里的牲畜去拉萨,要用盐巴去换一些家里吃的和用的东西。这一路就要走45天。现在去拉萨,坐火车只要6小时,花60元的车票钱,实在是太方便了。原来我只开车去过兰州和西宁,现在火车这么方便,我还打算去北京、上海看看。”

  布诺布的致富观


作者与布诺布合影 摄影:王飞

  那曲县罗玛镇43岁的布诺布,曾经是一个普通牧民,16岁时学会开车,一年后他就贷款买了车到位于藏北无人区的尼玛县、双湖等地跑运输。青藏铁路的建设为布诺布带来了发展机遇,他的四辆翻斗车日夜不停三班倒运送沙石等建筑材料,每辆车一年能赚30万元,前后三年时间,他成了名副其实的老板。后来,他成立了藏北草原上第一个牧民经济合作组织,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布诺布富裕之后就开始思考:家乡的人还不富裕,不能看着他们继续过苦日子。2005年,他投入20多万元,盖起了厂房,从加工酥油开始做起。当时只有12户人家与他合作,提供奶源。经营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一斤牛奶5元钱,做成酥油后卖10几元,可是如果做成酸奶可以卖到更高的价钱。这一琢磨,当即决定做酸奶加工。现在加工和销售的品种,除了酸奶、酥油,还有拉拉、“煺”(一种藏式奶制品,用酥油、奶渣、红糖等制成)等。生意做大了,直接参与合作的人也越来越多,目前已有328户、1972人与布诺布签约提供奶源。去年一年,用于收购牛奶和拉拉的投资就达到318万,平均每户一年卖牛奶的收入就能达到3万元。

  布诺布还有一个理想:有条件的时候,再添置一套制酸奶的设备,搞一个正规的现代化的酸奶厂,再解决保鲜期的难题,让内地人也能吃到藏北草原的酸奶。

  这就是今日的藏北牧民,世人应当对他们刮目相待!

 

(责任编辑:宁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合作加盟  |   频道导航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Information Center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证 0410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