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学。
从最初的帐篷学校到现代化的大学校园;从粉笔加黑板到投影仪、电脑、多媒体;从单一的师范专业设置到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从主要依靠援藏教师办学到拥有自己的教授、博士的师资队伍……改革开放30年来,从西藏大学的发展体现出西藏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上了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
牦牛精神羚羊速度办大学
西藏大学是西藏自治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由原西藏大学和原西藏农牧学院于2001年合并组建而成,最早可追溯到1951年藏文干部训练班。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西藏大学摸索出了一条在极具特殊性的高原民族地区办高等教育的路子,奠定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基础。2001年,西藏大学被确定为自治区重点建设大学。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从北京、上海、天津选派援藏教师对口支援西藏师院、西藏大学的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又掀起了新一轮对口支援的高潮,现有西南交通大学等13所高校对口支援西藏大学。不到30年的时间,西藏大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办学规模、学科专业、硬件软件设置、师资力量、科研经费等反面实现了“六个翻番”。
国家教育部专家曾评价西藏大学,“你们是以牦牛精神羚羊速度办大学”。在不到30年的时间,在高寒缺氧的特殊环境中,西藏大学开设11个学院、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有49个普通本科专业和30多个普通专科专业,涵盖了文、理、农、工、医、管理、法、艺术等十几个学科。已初步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普通本专科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函授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并且即将申请博士点。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宗旨
“我们办学的综合目标之一就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据校长房灵敏介绍,西藏大学在学科设置上,教师力量最强的部分、研究生硕士点都在传统学科,包括少数民族文学、少数民族史、藏族音乐、藏族美术等,学校通过设置学科既培养实用人才,同时也培养高层次的研究人才。
为了挖掘、研究、继承、保护传统文化,学校还围绕传统学科建立了研究基地。2000年,与四川大学联合申报的“中国藏学研究所”,被确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集中了一批藏学专家,在藏族历史、藏语言文学、藏族音乐、藏族美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拉萨校区设有《格萨尔王传》研究室。
在西藏大学还有许多前来学习藏语言文化的留学生,而西藏大学的毕业生出去后,有很多也成为出色的藏学专家。“达赖不是说我们的优秀民族文化都被毁灭了吗?那为什么还是有很多国家的人来我们这学习藏语文,通过藏语文来进行藏学研究呢?”房灵敏说。
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退学
农牧区来的学生生活相对贫困,西藏大学为他们特别开辟了绿色通道,“不管能不能交上学费,保障不能让一个孩子辍学”,除了国家、自治区的资助,校内还采取了许多助学措施,包括设置160个勤工俭学的岗位,从西藏大学办学至今,从没有一个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放弃学业。
据介绍,对少数民族学生学校还有特殊的照顾,如现在学校录取藏族学生要比汉族学生低100多分,在考试科目的设置上,藏族学生可以考藏语文代替英语成绩,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藏族学生的录取比例。“在西藏大学读书太幸福了,比起内地的学生,他们享受了更多的优惠待遇”,房灵敏谈到内地与西藏大学最大的不同深有感触地说。
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为西藏培养了3万余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在西藏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已经成为西藏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和对外开放与交流的重要窗口,为提升西藏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和办学效益,发挥了龙头和示范作用。
西藏大学一角
学生在练习传统舞蹈热巴舞
校园里的学生
西藏大学办学口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