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向东,顺318国道和尼洋河而下,尚未进入林芝地区行署,“电话第一村”的牌子赫然立在公路旁。
客厅宽敞舒畅
公众村位于318国道旁,依山傍水,紧临公路,有着离城近、信息灵、交通方便等优势。原生态民歌、青稞酒、酥油茶,典型的藏族风情下,“全国网络媒体聚焦西藏改革开放三十年”采访团一行走进了八一镇公众村。
尽管是严寒的冬天,公众村依然绿树成荫,春意盎然。农牧民们不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而且每家每户还用上了清洁环保的沼气。
藏族妇女达娃是村里历史第一位“女村长”,当村长之前是妇女主任,去年村委改选,她又再一次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在乡亲们眼里,达娃是女能人,不仅与丈夫一起把家里经营到小康水平,还带领着村民们一起改变观念,靠发展生态经济、旅游致富奔小康。
对未来,达娃幸福憧憬
走进达娃家,两层楼八间房,宽敞明亮,“盖这个房子,花了20万。”达娃自豪地告诉记者。院落里,停着一辆运输卡车。达娃早在几年前就跑起了运输,给工地拉些砂石,运输些木材,日子越过越好,去年,家里又花30万换了辆长皮卡。
“以前,老百姓的收入来源除了原木还是原木,靠山吃山、靠林吃林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谈起近几年来的变化,村委会主任达娃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原木确实是发家致富的好门路,但是保护环境更加重要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公众村人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思想观念的落后和保护好一方水土的重要性。于是,他们摒弃传统、落后的发展思路,探索出了一条将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积极发展以生态旅游为核心,兼顾特色农牧业生产的“绿色产业”。
原来,只有90多口人的公众村过去是远近闻名的穷村,如今291口人的公众村已经成为了远近有名的富裕村,家家通了电话。
达娃家的二楼,设有三个客房,里面是整洁的床和沙发,十分舒适。去年,达娃与几户乡亲们一起,率先办起了“藏家乐”,利用当地千年核桃民俗、藏族风情文化、古生态等旅游资源,开始向生态要效益。今年受“3·14”事件影响,旅客有所减少,但还是给达娃家带了4000多农家乐收入,达娃对旅游经济很有信心。
现在,公众村还用土地入股与林芝县旅游服务中心联合建起的“工布千年核桃民俗文化村”,转移了富余劳动力参与旅游服务。今年,公众村人均现金收入已经达到了5098元,达娃说,再过5年使全村人均现金收入超万元,让村民的生活更宽裕,公众村更和谐。
记者了解到,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绿色产业”,在林芝地区绝非公众村一个特例。近年来,林芝地区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吸纳农牧民群众参与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鼓励他们通过这一发展模式持续增加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