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西藏改革开放30周年 > 新闻
 

“三河”之畔铸辉煌—曲松县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

发布时间:2008-12-26  来源:西藏日报 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
 
 

  编者的话:

  30年前的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政策应运而生,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从此,历史开始谱写新的篇章,国人开始演绎激越的“ 春天的故事”。

  这30年,汹涌澎湃;这30年,风雷激荡;这30年,我们听到花开的声音,我们看到时代的进步,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巨变。

  从1978年到2008年,改革开放造就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同全国和全区其它县市一样,30年来,曲松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伟大的成就来自伟大的创举。正是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激发了曲松人民的生机与活力。30年来,曲松人破除不适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建立了独具曲松特色的现代发展模式并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人民群众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创造伟力。一代又一代曲松人不甘于落后、不甘于贫困、不甘于受穷,在艰苦创业中拼搏,在艰难曲折中探索,向着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走去,用青春浇灌激情燃烧的岁月,用智慧和汗水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梦想,全力实现曲松县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2008年,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处,改革开放大潮又起。勤劳、聪慧的曲松人充满信心地表示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全速前行!

  曲松,藏语意为“三条河”(即色布河、江扎河、贡布河),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曲松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在各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湖北省无私援助下,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面推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披荆斩棘,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光荣和梦想。经济社会建设一年上一个新台阶,城乡面貌一年一个大变样,人民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提高,呈现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民生和谐的美景!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30年来,借助国际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曲松县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地区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彻底改变了昔日的落后面貌。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的393.9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20000万元,增长4977%。人均GDP从1978年的369元,增加到2007年12359元。

  农业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93.8万元,增加到2007年1760万元,增长346%;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825.1万斤,增加到2007年的2161.5万斤,增长161 %。

  工业发展较快,块头逐步状大。1978年至2008年,是曲松工业经济发生历史性巨变的30年。1978年以前,由于受交通、能源等历史条件的制约,曲松县经济主要以农业、牧业为主,在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指引下,经过30年的开拓进取和艰苦奋斗,经过从无到有的发展,以矿业为主的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大小企业达11个。而且,目前的县域骨干企业多为与域外联营合作的股份制企业,如山南最大的企业江南矿业公司(曲松县在其中占股24%)、山发公司(在其中占股49%)、阳光建筑有限责任公司等。198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2.84万元,2007年实现13450万元,增长4341%。曲松的工业起步是从改革开放之后80年代中期开始的,之前基本没有什么企业。

  人口从1978年的10667(2359户)人,增长到2007年的16182(4503户),增加了5515人(2144户)人,增长51%。

  30年来,曲松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好。1978年,曲松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3.3元;1988年,曲松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80元;1998年,曲松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270元;2008年,曲松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3600元。

  总括起来,曲松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新阶段”。

  挖潜力抓特色,四大突破促发展

  2008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曲松县委、县政府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在湖北省黄石市的关心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地区各次重大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自治区、地区三级“攻坚年”的总体部署,坚持“农牧稳县、工矿强县、项目富县、开放活县、依法治县、实干兴县”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具有曲松特点的“二三一”产业发展战略,围绕自身优势求发展,在特色矿产业、后续财源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和群众增收上求突破、创实效,有效推动了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整顿矿山,在优势矿产业上求突破

  曲松县是一个资源大县,铬铁矿最初探明储量达500万吨,占全国储量的50%,是全国最大的铬铁矿基地。在这20多年的开采中,为国家、自治区、地区、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维护矿区内秩序,保护生态环境,曲松县县委、县政府把矿山整顿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经过充分调研,县委、政府领导多次深入矿区,听取群众意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党委统领,政府组织,部门协作,整体联动”的格局。随着曲松县矿业秩序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打击证照不齐、非法开采等行为的力度不断加大,不仅保障了群众的利益,促进了群众增收,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维护了社会局势稳定。

  经过依法整顿和矿区综合治理,矿区秩序逐步规范,资源开发和保护工作实现了有机结合,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曲松矿业发展的新路子。规范了矿业秩序,实现了依法开采,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的“环保、纳税、安全、贡献”意识,同样增强了政府的“管理、监督、服务”意识,做到了资源开发和矿业管理工作“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具体要求,有效规范矿山企业的开采行为,不断地巩固矿业秩序整顿成果,实现资源的可特续利用和转化经济优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加大了企业对安全设施的投入,增强了企业的安全意识。在规范开采的前提下,通过吸收政府、企业和群众入股开发,拓宽了农牧民的就业和增收渠道,也为当地政府培植了新的财源,既兼顾了资源所在地政府和群众的既得利益,也调动了他们参与保护、开发、管理资源的积极性,使资源所在政府和群众以及企业共享到矿业发展带来的成果,实现了政府、企业、群众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发挥援藏优势,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在固定资产投资上求突破

  项目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对于曲松县这样一个欠发达县来说,十分明显。一直以来,项目工作始终是全县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工作,曲松县委、县政府在做好项目衔接、保证工程顺利开工的同时,坚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努力保证每一分投资都落到实处、建出实效,每一项工程都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积极向上衔接,做好项目的各项工作。曲松县积极加强与自治区、地区业务主管部门的衔接工作,2008年共落实大小项目40个,其中续建项目8个、新建项目32个;计划总投资1.18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1.3074亿元,涉及市政、交通、水利、办公设施、扶贫、教育、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拉动了曲松县的经济发展,更为保持曲松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势头提供了强大动力。

  加强联系,做好援藏项目的建设工作。曲松县积极加强与黄石市的联系,做好了各援藏项目的前期准备、开工建设及效益发挥等方面的工作。2008年,计划实施援藏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1456.1万元。

  优化建设,积极发挥项目的最大效益。如何将项目效益最大限度的发挥是项目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曲松县不仅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营造环境、提供保障,全力支持项目建设,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更是花大力气,努力将项目的效益发挥出来。2008年,曲松县通过实施涉及市政、交通、水利、教育等等方面的一批重点项目,有效地保持全县固定资产的良好增长势头,发挥了项目投资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的效果,更进一步缓解了该县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小康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改善了曲松县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项目建设,有效增加了农牧民群众的现金收入,实施项目促民增收1581.08万元。

  开源节流,内外结合,在后续财源建设上求突破

  如何缩减开支、扩大财源一直是曲松县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2008年,曲松县严格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大力开展机关后勤服务中心改革,同时,借黄石援藏的有利时机,开展后续财源建设,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大力开展机关后勤服务中心改革工作。机关后勤服务中心改革工作是提高后勤保障水平、造福广大干部职工的一项重点工作,曲松县县委、县政府为做好此项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克服重重困难,改革弊端,创新体制,于2008年4月1日正式成立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在后勤保障、服务机关、节约开支、提高效率、整合资源、统一管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是领导重视,以身作则。优化软硬环境、确保改革有序进行,同时为了改善干部职工的生活环境,本级财政投入400万元用于修建机关后勤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后勤服务中心改革已初见成效,仅油料费一项就比去年节约26.58万元。

  强化财政配套资金的管理工作。为将每一笔资金都用到实处、发挥效益,曲松县始终加强对财政配套资金的管理与监督,努力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一是及时将资金配套到位。曲松县每年都会根据上年财政配套资金使用情况,编制当年的财政配套资金分配和使用计划。二是强化资金使用监管。曲松县财政部门对每一笔财政配套资金的使用,从资金拨付至使用单位之日起,实行全程监督,坚决杜绝使用单位将资金挪作他用的现象发生。

  壮大特色农牧业,在群众增收上求突破

  曲松县是一个典型的半农半牧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牧民收入偏低,如何进一步拓宽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渠道,是多年来一直困绕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问题。2008年,曲松县下大力气,在继续开展劳务输出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农牧业和民族手工业,同时加大财政资金支付力度,努力兑现全年解决十个民生问题的承诺,进一步带动群众增收。

  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工作。曲松县积极转变工作重心,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牧民增收为工作目标,大力推进农牧民转移工作。通过强化技能培训,组织农牧民工向矿业生产、建设施工和餐饮服务业等领域转移,使得农牧民工现金收入得已迅速增加、群众生活条件得已明显改善。2008年,曲松县共完成劳务输出2986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6.5%,实现收入1841.3万元,完成全年目标计划的100.5%,人均创收6166.4元。

  积极推进黄牛改良工作。黄牛改良是调整畜群结构、发展现代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手段,是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加快产业调整步伐、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点项目工程。曲松县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紧紧围绕黄改工作目标,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和资金,在工作中做到了“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宣传引导、资金投入、网点设置、技术服务、去势工作和督促检查”八到位,确保全县黄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已建立冷配站点21处,落实技术人员32名;已冷配母牛3070头,完成地区下达任务的102. 3%;复配281头,复配率达9.2%;淘汰劣质母牛652头,清理各类劣质公牛994头;除了一周岁和两周岁公牛以外其余全部已去势,使用冻精6702支。

  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建设新型养鸡场。曲松县从实际出发,依托援藏优势,着力推行“公司十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2008年,通过考察藏鸡养殖的市场前景,总投资400万元的曲松镇下洛养鸡厂建设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工程建成后,不仅可以带动曲松的藏鸡养殖业发展,更可进一步促进群众增收。

  大力开展藏毯车间盘活工作。鉴于藏毯车间盘活的关键在于合作企业和员工工资高不高的问题,曲松县相关部门及时与地区业务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并争取到他们的支持。并在地区主管部门的带领和帮助下,先后与拉萨的藏毯编织企业、青海藏羊集团、扎囊县藏毯编织企业等相关企业进行了洽谈。通过多方协商,最终确定扎囊县藏毯编织厂为合作伙伴,达成了合作意向。截至10月15日,企业的技术人员和原材料已经全部到达曲松镇藏毯编织车间,职教学生到位37人,并于10月16日上午正式开始培训。

  加大财政投入,积极解决民生问题。在2008年年初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曲松县委、县政府承诺将安排专项财政资金,办10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真正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突出的问题。截至目前,落实教育配套资金234万元,解决支农资金100万元,落实税费改革资金97万元,落实粮食直补资金36.6万元,落实农业机械补贴50万元。为落实年初承诺,在财政资金较为困难的情况下,拿出2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解决民生问题,解决了一些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邱多江乡、罗布莎镇保暖工程,罗布莎村采矿补偿款,两个敬老院等问题。这些民生问题的解决,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更是在群众中树立了政府诚实守信、执政为民的形象。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对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回顾总结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成就和经验,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决心和信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把曲松县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牢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我们相信,创造了无数辉煌的曲松人,也一定能续写美好的未来!(曲松县委书记 徐继祥 曲松县县长 拉宗卓玛)

(责编:南卡)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合作加盟  |   频道导航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Information Center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证 04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