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居住在雪域高原的人们,亲历了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单就个人的衣着来讲,其变化也是令人咋舌的。从四季着一套褴褛的藏装、蓝布衣到多姿多彩的衣饰,从“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到随季节、随时尚的变化而不时添置新衣,越来越靓丽的衣着,完全可以折射出30年的历史巨变。
从一季多衣到橱满柜满
改革开放30周年,在国家发生巨变的同时,雪域高原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生活在那曲巴青县扎色牧区的边措只有十几岁。他回忆说,当时别说有新衣穿,就连御寒都成问题。10岁前的边措脚上只有冬天才可以穿到一双藏靴。每年冬天前,边措的爷爷要为边措“改良”这双藏靴以对付她长的过快的脚,其它三个季节边措基本是光着脚丫度过的……
如今,边措总是以这段童年生活的经历来教育她的孩子们。边措说,30年发生的巨变,让他们一家人充分享受到了党的各项政策的温暖。现在家里别说靴子,就是衣服多得没地方塞。今天的孩子们只能从老照片或者是影像纪录里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艰难。”
从流行新衣服到流行打“补丁”
在八廓街从事服装裁剪加工的旦洛老人,谈到过去穿衣的艰难时说:“过去,我为西藏中上层人士进行服装裁剪加工,那时很少有老百姓来找到我为他们剪裁服装,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老百姓根本穿不起新衣。一人拥有一身御寒的旧衣已经很不错了。”
如今在家享清福的旦洛老人对现在年轻人的时装惊叹不已,他说,现在青年人穿的时装,求新求异。他的孙儿孙女都喜欢着有那些专门添上“补巴”作装饰的衣服,以此标新立异。对此,搞一辈子服装裁剪工作的旦洛老人有些想不通。他说这和过去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旦洛老人说,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特别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在我们的视线中已很少看到有补丁衣服了。
在拉萨经营服装店20余年的王女士对生活在雪域高原的人们衣着变迁感受颇深。她说:“衣着的变迁,基本上走过了几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每一个季节要换衣服,每一季中,又添置几次衣服,看见别人穿的时髦、洋气,跟着就去追风。到了90年代,人们在看衣服质料、款式、色彩之外,开始追求名牌。随后,不少人从追求国产名品一跃到追求世界名牌产品。”
从追求品牌到看重个性
如今,当你走进拉萨各大百货商场或者是某条繁华的街道,各种服装专卖店星罗棋布,服装面料更是五花八门,日新月异。穿着舒适、吸汗透气、悬垂挺括、视觉高贵、触觉柔美等几个方面的特点成为人们对穿着的最起码要求。人们工作有工作装,运动有运动装,游玩有休闲装。
拉萨市民次仁:“现在选择的机会比较多了,各种品牌、名牌比较多,生活质量提高了,大家穿衣服想展示自己的生活,装扮自己的人生。”
在拉萨某商场购物的卓央说:“现在女孩子买衣服都是展示一种美感,一种气质,表现自我。”卓央告诉记者,她在那曲当教师,买各种品牌衣服是她日常最大的开销。虽然工作远在那曲,但卓央一有机会就会来拉萨选购喜欢的衣服,而且学校放寒暑假时她还会和朋友结伴去内地旅游、购物。她说:“我们国家富强了,我们个人经济条件也跟着好了。” 在衣着方面,人们脚上穿的鞋跟衣服一样重要。在拉萨某机关工作的张先生对足下穿鞋的变迁有他的见地。他说,人生活在大地上,最珍贵的就是自己的脚了,足上穿的东西好坏基本能反映生活的标准,从打光脚板到穿草鞋是人战胜自然的第一步,然后是布鞋、胶鞋,后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穿皮鞋的就很普遍了,而现在,许多人喜欢穿品牌鞋。张先生说:“女人的着装可以多姿多彩。而男士则通过足上的鞋子向外展示自己的品位,甚至地位。”
如今,人们在衣着上呈现出的都市派、偶像派、自然派、复古派、浪漫派等都打上了时代变迁的烙印,与人们生活的富足密切相关。改革开放30年使生活在这块雪域高原上的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变。30年雪域高原人的衣着变迁,就是国家经济社会的繁荣、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具体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年西藏发生巨变的见证。
(责编: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