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泉河镇全景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开启。30年一路阳光风雨,30年一路披荆斩棘,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阿里地区各族干部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谱写了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数字变化看阿里
改革开放30年来,阿里地区历经艰辛、困惑、奋斗、追赶,经济社会发生巨变:
改革开放30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0.1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3.43亿元,增长74.95倍,年均增长11.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了12932元。1978年,全地区财政总收入仅为66.1万元,到2007年,全地区财政总收入达到8081万元,比1978年增长122.25倍。2007年,全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4617万元,比1978年的463.5万元增长246倍。自1978年至2007年,国家累计投资达57.1亿元,在阿里实施了400多项工程,涉及全地区7县36个乡(镇),建成了一批影响阿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增强了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后劲。
同时,一二三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68.9∶7.9∶23.2,调整为2007年的21.3∶24.6∶54.1,产业结构排序由一、三、二转变为三、二、一,比较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初步形成。
从小村庄到现代化城镇
30年前的狮泉河镇,只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小村庄,30年后的今天,这个小村庄变成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镇。说起狮泉河镇的变化,阿里地委宣传部调研员米玛次仁说:“狮泉河镇的发展变化,可以说就是整个阿里地区改革开放30年的缩影,30年前的狮泉河镇规模小,只有一个村那么大,主要标志性建筑是能容纳400多人的会堂,当时只有10多个单位,总人口也就1500多人,工作、学习、生活条件非常差。”
如今的狮泉河镇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2万多人口的现代化城镇,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功能日趋健全,商业、文化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人们出门有出租车、面的,超市就在家门口,再也不会为生活必需品发愁了。
从半个月到三天
改革开放之初,阿里地区交通设施落后,从拉萨到狮泉河镇最少也得半个月的时间。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现在从拉萨到狮泉河镇仅需要2到3天,长途跋涉早已成为历史,正在建设的阿里昆莎机场更让人们看到了从拉萨到狮泉河之间一小时旅行的美好前景。
30年来,阿里地区加大了交通设施建设的力度,出境、境内交通设施进一步完善。截至2007年,219国道阿里地区内全长785公里,经过整治改建后黑色路面达到333公里;省道206、207、301线通过改建整治,通车里程达到1178.823公里。新修乡村公路1904.98公里,乡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965.174公里。2003年建成了阿里地区第一个客运站,到2007年底,已建成客运站4个,营运性客运量达到14200人次,开通了狮泉河至新疆叶城、狮泉河至拉萨两条长途班线,地区所辖七个县均开通了短途客运班线。
1978年,全地区货运总量仅为2.8万吨,各类车辆300余辆,到2007年底,公路货运总量达到了15.4万余吨,各类车辆3655辆,分别增加了4.5倍和11倍。2007年6月,阿里昆莎机场正式开工建设,整个工程预计2010年完工,对阿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工业从一片空白走上稳步发展
改革开放前,阿里地区的工业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重点项目和区域经济政策向西部倾斜,推动了阿里地区工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2007年,全地区共有企业273家,注册资金43469万元,工业增加值达到8800万元。
目前,阿里地区已发现20多个矿种,有的矿产储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硼、镁、铜、铁等矿产资源是目前我国最短缺的矿种,初步形成了以东三县为主的矿业产业带。
改革开放至今,阿里地区共建成各类水电站20多座,大型光伏电站3座,乡镇光伏电站38座,发电量2251.9万千瓦时,比1978年的15.61万千瓦时增长144倍,解决了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用电问题。
七万农牧民脱贫致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以“三个长期不变”为主的一系列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下,阿里地区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农牧区的投入,着力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农牧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2007年,阿里农牧区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390元,比1978年的140.2元增加了17倍。
在党和政府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关照下,阿里地区农牧业生产实现历史性突破。实施了农牧业综合开发、游牧民定居、退牧还草、绒山羊特色产业开发等工程,有力促进了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2007年,全地区农牧业总产值达到了18689.08万元,牲畜出栏率达到了32.13%,农牧业综合商品率达到了59.36%;全地区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3760万元,多种经营收入达5680万元。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阿里地区共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8288户,截至2007年底,已完成7829户,完成率94.46%,受益人数达4.3万余人。在普兰县八嘎乡岗萨村,村民曲嘎拿出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证说:“现在我们住房有安居工程,看病能报销,小孩上学不但不缴费还有补助,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30年来,阿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突飞猛进。截至2007年,地区各级各类卫生医疗机构增加到49个,农牧区医疗覆盖率为100%,参加农牧区合作医疗的总人口69480人,农牧民参加率达到98%。全地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7所,基本覆盖了地、县、乡(镇),中小学在校生12665人,比1978年的1783人增长7.1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6.7%,全地区“普六”和“普九”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50.5%,“扫盲”人口覆盖率达到了76.6%。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了73%和70%,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激情回眸30年,阿里儿女再向前。今天,阿里各族人民同祖国大家庭的所有成员一样,从心底发出了时代最强音:“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人民群众好、伟大祖国好!”
(责编: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