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西藏改革开放30周年 > 新闻
 

改革开放30年山南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巡礼

发布时间:2008-12-24  来源:西藏日报 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李文健 王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革开放30年来,山南地区的教育事业在党的优惠政策的普照下,在山南历届党政领导和全地区各族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下,与全地区各项事业一样取得了长足发展,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教学质量多年稳居地区前列,师资队伍显著加强,双语教学稳步推进,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山南的教育事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为山南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30年改革开放,30年风雨兼程,30年春华秋实。30年,山南地区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改革开放30年,是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30年,是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国民素质显著提高的30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30年,是促进教育公平制度建设显著加强、更多惠及困难群体的30年。

  为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今天我们特推出山南教育事业发展特刊。

  改革开放30年来,山南教育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自治区教育厅的有力指导下,全面落实山南地委、行署的工作部署,紧紧依靠内地有关省市的无私援助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实行多项改革措施,全方位地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之际,雅砻大地的教育事业也是同样紧紧顺应时代前进的步伐,和着山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节拍,彰显其无限的潜力,充分发扬着教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不断的探索与改革中取得了稳定、健康、和谐、快速发展,得到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巨大发展,用真情和执着谱写了教育史上更加辉煌崭新的一页。

  教育阵地进一步夯实

  教育战线各级各类学校历来是反分裂、反渗透的前沿阵地。多年以来,山南各级党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始终从讲政治的战略高度,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地区关于维护西藏稳定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的方针,把稳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教育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山南处于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一直被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工作中,按照解决好“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问题的要求,始终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德育内容的核心,切实抓好广大师生员工的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和文化观教育,加强“破除迷信、崇尚科学”和“三个离不开”的教育。通过抓德育工作,确保了教育战线的长期稳定,有效地抵制了达赖集团的分裂主义思想对教育的干扰和破坏,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德育工作者,为反分裂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教育欣欣向荣

  30年前,山南的基础教育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学前教育滞后,中小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高中入学率和高考上线率极其低下,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等问题十分突出。1977年,山南教育事业虽然进入了恢复期,但总体规模小,结构布局不合理,设施简陋,培养能力低,学科分类不全,许多地方不完善、不规范。改革开放以后,山南教育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地委、行署非常重视发展基础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普及教育,学前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在地区幼儿园1所,民间也创办了幼儿园。通过中小学布局调整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等措施,山南的基础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全面开展“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两免一补”和“管理到位、领导到位、队伍到位”的德育工作管理模式等一系列政策,使山南的教育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经多年合理规划、调整,目前全地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73所,其中,职业技术学校1所,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14所,完全小学104所,教学点248个,地区幼儿园1所,民办学校3所;共有校舍面积659918平方米,其中小学生均10.04平方米,初中生均13.19平方米,高中生均10.38平方米。在校学生总数为58351人,比1977年提高了60%。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前,全地区共设立小学667所,在校生33773人;设立初级中学14所,在校生1234人;设立高中1所,在校生17人。大部分校舍还是危房,四五个学生挤在一套课桌椅上上课,一到冬季学校师生只能挨冻,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案就是教师的全部,各种辅助教学用具几乎为零,这可说山南30年前学校教学条件的真实写照。30年来,地委、行署始终把“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做为奋斗目标,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正常基本建设力度每年都在不断加大,从1998年起,国家对山南地区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总计投资达到2796万元;特别是2001年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争取国家投资32251.5万元,完成了山南地区16所中学(含2所高中)及114所小学(含6个幼儿园)的建设任务,达到了国家二类办学标准。自1995年以来,地、县两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在15%比例的基础上每年递增一个百分点,2001年达到了21%,这个比例在近几年内保持不变并适当有所增加;在多年的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办学条件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的校舍大都得到了新建或改建,一栋栋美观、大方、功能齐全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校园美化、绿化、硬化、净化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

  自1988年成立第一个山南地区电化教育室开始,学校电化教育便随之兴起并逐步走向成熟;1998年,学校现代技术实验在山南地区展开,先后为各中小学建成计算机教室79间,并通过国家三部委试点示范项目和自治区建设项目添置计算机1896台。宽敞明亮的教室、图书室、实验室、电脑室及功能齐全的运动场应有尽有;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实验教学等现代教学模式和教学设备已普遍应用到学校的课堂教学中。

  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多年来,山南地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加快职业教育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确立了“重点建设职业学校、加快发展农牧区职业班”的总体思路,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1987年第二次援藏工作会议和自治区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首次将发展职业教育明确提到显著位置,山南地区也开始将职业教育列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从此,职业教育逐步发展起来。1993年,西藏自治区第一所职业中学——山南地区职业中学成立,开创了山南地区职业教育的新局面。1995-1996年,全地各县先后挂牌成立了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并投入了大量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基本形成了山南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体系和网络;并经几年努力,在办学实践中探索出了“因地制宜、因需设教、产教结合、校企结合”的成功经验,为全区职业教育发展树立了示范典型。目前,山南地区职业教育正在坚持服务优势产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方针,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重点、以增收为目标,围绕新技术推广、农牧民自身需求和劳动力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努力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下发以后,山南教体局及广大职业教师工作不等不靠,自加压力,克服重重困难,明确提出了“今天的职业教育就是我们明天腾飞的翅膀”、“发展职业教育刻不容缓”的行动口号,通过积极有效的资源整合、体制创新和超前投入,边探索、边实践,初步建立起了一个以职业学校为龙头现代化的多元教育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

  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1978年,山南经济水平发展滞后,师资条件较差,改革开放以后,为了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山南地区开始逐步进行教育调整,优先发展师范教育,壮大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到1983年,全地区共有教职工2364人,比1977年提高了61%,其中幼儿专职教师28人,民办幼儿教师497人;小学专任教师881人,小学民办教师729人,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5.9%;中学专任教师206人,代课教师5人;中专学校教职工18人,专任教师12人。到2000年底,全地区基本解决了民办教师问题,教师队伍趋于稳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教育大计,教师为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对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至关重要。改革开放30年来,地委、行署确立了“引进来带、送出去学、自己培养、吸引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不断加强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当前,全地区已拥有正式教职工3963名,其中职业技术学校教职工153名、高中教职工416名、初中教职工1142名、小学教职工2252名。全地区高中、初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已分别达到93%、97%、91%。同时,多年来,通过一系列措施,还培养、培训了一大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使整个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进一步优化升级。此外,教育行政干部队伍、校长队伍建设力度也不断加大,这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三包”政策惠及千家万户

  自1985年国家对公办重点中小学实行“三包”政策以来,国家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春风吹拂着雅砻大地。全地区农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学生教科书费全部由国家免费提供,农牧区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由政府买单。

  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使广大各族人民群众得到了最大的实惠,党和政府“种田不交税,上学不交费”的惠民政策温暖人心。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也为逐步实现全地区教育“城乡发展一体化”总体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教育公平、均衡、和谐、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三包”经费标准不断提高,现小学生每人年享受“三包”标准已达1200元,享受“三包”的学生占小学生总数的64.1%;初中生每人年享受“三包”标准为1350元,享受“三包”的学生占初中学生总数的92.6%。这为广大农牧民子女入学提供了重要保障。近年来,进城务工子女和残疾儿童入学问题正得到有效解决。

  开拓进取勇创新辉煌

  “十年磨一剑”,山南教育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坚持改革创新,共建教育强县”,迈出了坚实的步伐。30年来,在长期的现代民族教育发展过程中,山南地区始终注重抓好基础教育,使“两基”重中之重地位得到了有效巩固,1995年在全区率先实现了县县有中学、乡乡有完小,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0%以上的“两有八O”目标;1996年至2000年,全地区全面实现了“普六”目标;2004年,全面完成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2005年,全面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当前,全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3%,初中阶段入学率为98.1%,高中阶段入学率为56%,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

  改革开放30年,是山南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发展的30年;各级党政组织和各族人员支教重教的30年;各族人民群众得到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实惠最多的30年。明天,山南的教育历程异常艰辛,广大教育工作者相信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地区各族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下,有信心、有决心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迎难而上,继续巩固“两基”成果,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加强学校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提升教育质量,开创山南教育更加崭新的局面,使山南成为培养国家栋梁、社会各类有用之才的摇篮,书写山南教育事业发展又一个辉煌的明天。

(责编:南卡)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合作加盟  |   频道导航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Information Center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证 04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