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宫殿里的幽暗通道 摄影:顾钰
布达拉宫山脚下,人们自由的转经。 摄影:施远道
从布达拉宫上俯瞰今日拉萨城 摄影:顾钰
从布达拉宫上俯瞰今日拉萨城 摄影:施远道
巍峨的宫殿 摄影:顾钰
布达拉宫背面的雪
在布达拉宫里,有一个传说是松赞干布闭关修行的山洞,洞外的墙壁,据说是松赞干布时代就修建了的,并且幸存了下来,直到今天;而隔着一条半米左右的走道的墙,已经是后来布达拉宫重修的时候的东西了——短短的半米的距离,是一千年的时光。
这是最让我震撼也最让我魂牵梦绕的一堵墙。尽管这墙破旧,在长期的烟熏火燎中变得油黑,仿佛沉淀的时光。我长时间的在墙前伫立,仿佛穿越了悠远的历史,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那个时候,中原地区的唐朝,以一种海纳百川的宽容胸怀,成就了中国封建王朝历史最鼎盛的大唐盛世;那个时候,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同样有一个伟大的民族,以一种海纳百川的姿态,造就了一种伟大的文化和一段恢宏的记忆。
那个时代,是一个包容的时代,更是一个开放的时代——那个时代的藏族人,有开放的胸怀,有拿来的勇气。所以在宗教上,他们勇敢的拥抱了佛教;在文化上,他们广泛的吸取了内地的各种知识,例如天文历算;就是创造文字,也借鉴了南亚的例如梵文等各种文字的特征。他们把这些外来文明适合高原的部分揉为一体,最终形成了反映自己独特民族性格的文化,那时候的人们,不会因为面对外来文明的一些冲击,立刻神经质或者别有用心的叫嚣“文化要被毁灭了”这一类危言耸听的话。那时候的藏族人,是让人景仰并且敬佩的,因为,他们有创造和坚守自己民族文化的信心和勇气。而现在的人,又有谁能质疑,他们创造的文明,不是民族的呢?
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是世界的,才是民族的,并且能够长久的传承下去。
可是,那批曾经住在这座宫殿,却逃走的人,那些永远用一些文化保护之类的借口提示自己的存在的人,却是怯懦的、封闭的。因为他们没有面对现实的勇气,也缺乏创造性传承自己民族文化的勇气,所以,他们只能悲观的以为,任何的冲击,都会造成文化的毁灭。
然而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尽管不停的受到异域文明的冲击,却依然屹立不倒,反而开出了新的文化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的藏族人民也一样,他们勤劳,善良,并且同样勇敢的吸收外来的文明的有益的部分,例如以前没有的科技词汇,现在已经变成了藏语文字中的一部分——而有谁又能质疑,这些创造出来的新的部分,不是藏族文化?
所以,在凝目这堵穿越千年的时光的墙的时候,我在想,如果松赞干布能够活在今天,当他看到今日西藏的风貌时,我想,他应该微笑吧。
到了离开的时候了。我回头遥望布达拉宫,仿佛看到那堵沉默而孤独的古老的墙,它已经凝眸千年,它可曾穿过那些厚厚的宫墙,看到现在的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
沉默地走出布达拉宫,外面阳光灿烂。当走出那扇门,我仿佛也穿越了千年的时光。门内,是历史,门外,是现在。这座历史的宫殿,隐藏着西藏过去的历史,它们是沉重的,甚至是包含着血泪的。但是,外面是属于阳光的世界。在山脚下,善良而勤劳的藏族人民,在劳动,在行走,在阳光下休闲,或者转动山脚下的转经筒……他们不再是谁的奴隶,他们是自己的主人,他们已经是自由的了。我听着风从布达拉宫的顶上吹过,仿佛听到了来自山脚下这座在传统和现代并存的城市中的人们的笑声和说话声。这一刻,我仿佛感受到了属于他们的那种无言的幸福——而此时,我只能祝福他们的幸福能如山高如水长吧。(责编:娜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