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西藏改革开放30周年 > 独家报道 > 文字
 

赵合:林芝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发布时间:2008-11-09  来源: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作者:施远道
 
 


林芝地委书记赵合接受采访  摄影:施远道


资料图片:林芝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图为南伊沟美景。


资料图片: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在林芝已蔚然成风。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林芝地区恢复成立22年来,林芝地区和西藏自治区其他地区一样,已经站在了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11月8日下午,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委书记赵合在接受全国重点网络媒体西藏行记者团采访时说。

  11月8日正好是第9个中国记者节,全国网络媒体行的记者团来到林芝地区,亲身体验改革开放给西藏林芝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改变。

  赵合用详实的数据,从经济建设成就、特色产业发展、交通能源建设、援藏工作情况、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建设、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社会局势稳定等八个方面,向记者团介绍了林芝地区在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林芝地区恢复成立的22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来,由于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西藏人民的特殊关怀,西藏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林芝的经济发展情况也不例外,赵合说:“林芝地区的生产总值,从1986年的6610万元,增加到了2007年的33.7亿元,增长了50倍。特别是1996年以来,GDP连续11年保持了15%的增长速度。”

  赵合介绍了林芝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的情况。他说,林芝地区的经济发展,依靠的就是着力培育特色农牧业,生态旅游业、藏医藏药业等具有西藏特色、林芝特点的优势产业。例如生态旅游业方面,重点打造了巴松措、雅鲁藏布大峡谷、南迦巴瓦峰、鲁朗林海等知名品牌景区,2007年接待了国内外游客84万人次,创收4.2亿元,占林芝地区的生产总值12.5%;藏医藏药方面,年种植藏药材1000多亩,年产藏药700余吨,并培育了奇正藏药等全国知名企业品牌。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这些产业不会造成生态破坏。赵合介绍说,这些年来,林芝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始终把生态建设、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作为战略核心,目前已经建立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和察隅慈巴沟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色季拉和巴松措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3.21万平方公里,占林芝地区的实际控制面积的42%,现在林芝地区的森林覆盖率高达46.1%。“林芝地区拥有264万公顷的森林资源,我们视其为生命。” 赵合说。

  林芝在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成就,另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社会事业建设得到极大发展,农牧民生活得到了显著提高。据统计,林芝地区的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了99.21%,普九和扫盲人口覆盖率达到了100%;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积极的传承,例如工布藏族服饰、米林珞巴族服饰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卫生事业方面,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人口覆盖率达到了10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86年的425.4元,增加到了2007年的3596元,提高了8.5倍,列西藏全区之首,截止2007年底,林芝地区已经累计投资19亿元用于农牧民安居工程,81%的农牧民因此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新房。记者在11月7日参观林芝公众村时也确实看到,公路延伸进村,村民们基本上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家里电视电话一应俱全。

  如同西藏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一样,林芝的发展,也离不开祖国大家庭的关爱和支持。赵合重点提到了广东、福建对林芝的对口支援工作。他介绍说,自从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广东、福建两省按照中央部署,高度重视援藏工作,前四批援藏资金物质高达20多亿元,完成援建项目1200多个,第五批从2007年7月开展工作以来,短短一年时间,已经安排援藏资金6亿多元,这些资金70%都用在了改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上。“援藏工作让各族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赵合说。
  林芝的发展之路,正是西藏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历程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改革开放30年,西藏在祖国大家庭的亲切关怀下,结合自身的实际,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特色产业,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已经逐步摸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有西藏特点的发展之路,从而使得西藏各地较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数据显示,2007年西藏生产总值达到342.19亿元,连续7年保持了12%以上的增长,比1978年增长了15.8倍。良好的发展势头,广阔的发展前景,让西藏人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展望林芝未来的发展,赵合信心十足地说:“当前,林芝地区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有着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我们会更加积极的探索出一条符合林芝实际的发展之路,并争取在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农牧民人均收入比2007年翻两番,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责编:娜娜)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合作加盟  |   频道导航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Information Center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证 04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