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西藏改革开放30周年 > 30年巨变 > 中央关怀
 

新的里程碑 铸造新辉煌

发布时间:2007-10-17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
 
 

  10月15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西藏代表团讨论时指出,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大政方针,在我们党的西藏工作历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题记

  西藏生产总值突破291亿元,国民经济连续6年保持12%以上高速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35元,经济腾飞,物阜民丰,小康西藏的蓝图正在一笔笔描绘;

  反分裂斗争取得重大胜利,社会局势连续18年基本稳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局势稳定,社会发展,平安西藏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实施;

  生态环境得到充分保护和建设,动植物保护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生态安全屏障正加紧构筑,天蓝水碧,牛欢马叫,和谐西藏的脉络正在一天天凸现……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切关怀西藏各族人民,高瞻远瞩,为西藏稳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开创了建设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新的里程碑。在全国支援和西藏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局势持续稳定、各项事业日新月异、生态环境保持良好,今天的西藏,在经历了“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的光辉实践之后,跨越式发展的车轮,又辘辘驶进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

  五年岁月更替,雪域高原栉风沐雨愈加熠熠生辉;五年斗转星移,新的里程碑铸造新辉煌、书写新篇章……

  经济:开辟西藏跨越式发展的新纪元

  大战略带来大发展,大发展带来大成效。

  党的十六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站在西藏发展的战略高度,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提出并坚持实施了“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加强农牧业传统地位的同时,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6年,西藏生产总值达291.01亿元,西藏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4.56亿元;西藏人均GDP突破万元大关,城镇居民人均实现可支配收入8941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435元。今年上半年,西藏生产总值达到140.61亿元,同比增长14.7%;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65亿元,同比增长2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54亿元,同比增长19.5%;进出口总额16450万美元,同比增长60.4%;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909元,同比增长17.8%。

  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产业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西藏按照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规模化的要求,实行政府扶持、政策倾斜、企业主导、市场运作,把特色经济发展成为开放型经济,在开放中不断做大做强,打造知名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拉萨的“5100”矿泉水、阿里的“金哈达”羊绒制品、那曲县的“羌牛”牌乳制品、南木林县的“艾玛岗”牌土豆等,一批批西藏的特色“宝贝”纷纷走出雪域高原,进入内地市场。据了解,截至2006年末,西藏7地市、65个县(市、区)安排实施了特色种植、养殖、设施农业、生物资源开发和畜禽水产良种繁育等8大类102个建设项目,一批特色产业正逐步形成并做大做强。

  旅游业突飞猛进,“三产龙头”昂然挺起。党的十六大以来,西藏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大力扶持,依托青藏铁路通车、林芝机场通航等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去年,西藏共接待游客25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7亿元。旅游业成为青藏铁路通车以来西藏受益最大的行业,迅速跃居西藏“三产龙头”。今年上半年,西藏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10.2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51.06万人次,同比增长86.3%;实现旅游总收入9.9亿元,同比增长92.1%。今年拉萨雪顿节期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98万元。

  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长足发展,“瓶颈”制约逐步打破。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航空、管道运输协调发展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5万公里,开辟了十余条国内国际航线,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无铁路的历史。去年,西藏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2.35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元。“十一五”期间,国家还将投资300多亿元,用于全面提升包括干线公路和通往县和乡村的公路建设水平。这期间,国家每年还将向西藏投资778亿元,建设180个项目,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狮泉河电站、直孔电站开始发电,巴河雪卡电站、老虎嘴电站等一批“十一五”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通信事业也实现了超前发展。

  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新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随着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林芝机场通航、中印乃堆拉边境贸易通道恢复开放,西藏开放条件显著改善,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新的开放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同时,投资软环境进一步优化,去年西藏吸引民间投资65.53亿元;招商引资步入健康轨道,十六大以来,西藏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114.63亿元,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非公有制经济税收去年达9.75亿元,占西藏税收的58%,比重首次超过国有和集体企业。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西藏的投资力度,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和各省市也从资金、项目、人才等多方面加大了援藏力度。第四批援藏项目计划1616个,资金32.17亿元,达到了前三批总和的52%。5年来,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117项重点工程项目和各省市70个对口援藏项目、自治区成立40周年大庆项目等一批标志性工程顺利建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过前35年的总和,开辟了西藏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社会:开创高原稳定和谐的新局面

  十六大以来,西藏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在改善民生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正得到逐步解决。

  胡锦涛同志指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是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是西藏人民的利益所在、福祉所系”。面对严峻的反分裂斗争形势,自治区党委、政府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贯彻落实“旗帜鲜明、针锋相对、主动治理、强基固本”和“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工作方针,紧密结合西藏实际,统一党内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坚持重心下移,打牢斗争基础,深化寺庙教育,铁拳出击制敌,进一步加大反分裂斗争工作力度,进一步巩固了来之不易的连续18年保持社会基本稳定的局面,社会局势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

  教育科技是民生之基,医疗卫生是民生之需。党的十六大以来,西藏教育、科技、卫生事业发展成效显著。截至今年6月底,西藏73个县已经完成“普六”、49个县完成“普九”、63个县完成扫盲任务。加大了对农牧区教育的支持力度,教育“三包”经费在原来的基础上,平均每生增加了100元。截至去年底,西藏基本完成普及六年义务教育,49个县完成“普九”,64个县完成扫盲任务,小学生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6.5%,初中入学率达到82.2%,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0%以下。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建立了25个科研院所,现有专业科技人员3.5万人,学科领域涉及广泛,藏学、高原生态、藏医药等学科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农牧民免费医疗标准由人均90元提高到100元。目前,西藏卫生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和加强,建立了遍布城乡的医疗卫生网络,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发展到1378个,建成586个乡镇卫生院、44个县级卫生服务中心,专业卫生队伍达到8914人;完善农牧区免费医疗制度,西藏享受免费医疗的人数达到237万人,免费医疗标准年人均达到100元;缺医少药状况正在得到改变,农牧民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5年来,西藏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繁荣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西藏文艺工作者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创作了一大批鼓舞人心的作品,深受各族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5年来,区内专业文艺团体新编剧(节)目34台(个),演出3000多场(次),观众近400万人次。“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顺利实施,广播和电视的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5%和86%。

  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才能富民。2006年初,自治区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2006年,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实际完成5.6万户,29万农牧民乔迁新居。到今年6月,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8.1亿元。通过一年多来的建设,广大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牧民收入大幅增加,农牧区面貌日新月异,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群众安居乐业,农村牧区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党的十六大以来,西藏在就业、社会保障上取得了长足进展。西藏各地按照“分批开发、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总量控制”的原则,将公益性岗位主要用于安置“零就业家庭”、“3545”人员、残疾人和退役军人,并在努力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工作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到今年上半年,西藏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在社会保障方面,目前西藏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正进一步扩大。

  生态:开启雪域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指出,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状况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现实的紧迫任务。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大工程带动大治理,整体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重点组织实施“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规划”,以大思路、大工程建设好西藏的“大山水”。

  党的十六大以来,西藏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的环境保护目标,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为顺利实现“十一五”环保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不断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目前,西藏已建各类自然保护区40个,保护区总面积40.83万平方公里,占西藏国土面积的34.03%,居全国之首。1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得到了较好保护。多年来,西藏没有任何物种遭到灭绝,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物物种不断丰富。在林业生态建设方面,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大力开展造林工程活动。截至2006年底,完成生态公益林建设2万公顷,人工造林11.8万公顷,退耕还林4.33万公顷。在草原生态建设方面,西藏退牧还草175.33万公顷,围栏草场150万公顷,人工种草10.47万公顷,改良草场36万公顷。      

  加强污染防治减排工作,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制定了《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10余部,加大环境综合执法力度,努力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十五”以来,关闭水泥生产线9条、小钢铁厂6家、小造纸厂4家、矿山34家。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加强对青藏铁路、青藏公路等重点建设项目的督促检查,全面禁采砂金,西藏大中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90%以上,所有建设项目都落实了“环保第一审批权”。2006年比2000年工业粉尘排放量减少了50%以上。据监测,2006年西藏主要江河湖泊水质状况保持良好,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清洁能源。严格环境准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产业向区内转移,加快发展电能、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截至目前,西藏累计推广太阳灶10余万台,建被动式太阳房、阳光温室、太阳能热水器12万平方米,推广太阳能用户系统10余万套,建成太阳能电站7个,光电设施总装机容量约9000千瓦。

 

  新的里程碑,带来新气象。今天的西藏,经济更加繁荣,局势更加稳定,各族群众得到更多实惠,高原各族儿女在这块富有生机的热土上创造着发展的奇迹、收获着发展的成果、书写着发展的辉煌!(责编:晶晶)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合作加盟  |   频道导航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Information Center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证 04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