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的旧西藏,作为藏医药学的发祥地,西藏仅有拉萨的“门孜康”和“药王山利众医学院”及日喀则的“仙人聚集堂”三所规模极小的官办藏医药机构,从业人员不足百名,民间藏医数量十分有限,没有一张病床,藏医药事业发展及其缓慢,广大农牧民群众有病得不到医治,挣扎在贫病交加的死亡线上。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藏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1986年和199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两次高规格的全区藏医药工作会议,明确新时期西藏发展藏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和发展目标,并把藏医药业列入了自治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进行重点扶持发展,使这门传统瑰宝犹如枯木逢春,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建立健全藏医药机构,不断发展壮大专业队伍
1959年,自治区筹委会将“门孜康”和“药王山利众医学院”两处机构合并建立了拉萨藏医院。到1981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扩建了自治区藏医院,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藏药生产为一体的专业学科较为齐全的三级甲等藏医院。同时,全区各地藏医院也相继成立,县一级藏医院或县医院藏医科初具规模。
截至目前,全区已有独立藏医医疗机构18所,其中自治区级1所、地区级6所、县级10所、民营1所,未建藏医院的县均在县医院内设立了藏医科,配备有相应的藏医药专业人员和床位。全区藏医病床达到650张,共有在编藏医药技术人员1201名,农牧区个体行医的民间藏医达297名。
藏医药教育从小到大,逐步走上正轨
198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拉萨建立了自治区藏医学校。1985年,西藏大学设立藏医系。1989年,西藏大学藏医系与自治区藏医学校合并建立了西藏藏医学院,1993年,西藏藏医学院成为全国最大的藏医药高等学府。西藏藏医药高等教育在近20年的办学实践中,为使传统的藏医药教育教学模式转轨到现代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模式上来,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西藏藏医学院提出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发展思路。该学院调整教学结构,提高教学层次,拓展展业内容,完善了《全国藏医本科教学大纲》,填补了藏医教育、教学历史上没有《教学大纲》的空白。
截至2007年,为区内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兄弟省区培养了近1300名大中专毕业生,目前在校学生总数达1194人。1998年国务院学位办授权西藏藏医学院为硕士研究生单位,到2007年底,已有54名硕士研究生和2名博士研究生毕业。西藏藏医学院确立的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动力、医疗生产为依托的“四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已初显成效。
藏医药科研推动产业化进程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8月份,西藏藏医药研究院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西藏已经具备藏医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理论与临床研究以及藏医天文历算研究能力与条件,对藏医药的创新和推动产业化进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藏医药科研工作重点是对文献典籍的挖掘、整理、编著和出版工作。过去的几十年里,西藏整理和编写出版了一批具有很高价值的论著、书刊。其中具有一定影响的论著有《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分卷》、《藏传天文历算大全》、《甘露本草明镜》、《四部医典八十幅彩色唐卡系列挂图全集》、《晶镜本草》、《藏族历代名医略传》、《四部医典大详解》、《中华本草·藏药分卷》等。2007年出版了《藏药方剂大全》、《藏医药学大辞典》、《藏药方剂现代研究》等藏医药巨著。
在临床研究工作上,已总结和整理出了治疗肝病、骨折、皮肤病、妇科病等各种疾病的优良配方。对“十味龙胆花”等4种传统藏药进行剂型改造,在传统处方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先进工艺研制成纯天然藏药新药。4种新药在制剂工艺、质量标准、治疗效果、服用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1998年获国家级新药证书。
藏药生产迈向标准化道路
从藏药产业而言,改革开放前,只有自治区藏医院制剂室一家藏药生产部门,其年产量只有35.7吨,产值仅为28万元,藏药生产技术人员不足50人。
改革开放后,藏药生产企业从手工作坊到工业化生产逐步发展壮大,藏药生产企业突飞猛增,藏药生产开始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目前,西藏已发展到现在规模不等的18家藏药生产企业,且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其中获得国药准字号的有294个品种,21种藏药被列入新药品种,20个品种被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16种藏成药被列入国家药典,31个品种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品种目录》。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藏医药销售网络不断拓展,营销人才和队伍遍布全国,部分药品远销国外。2005年自治区藏药厂“甘露”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在生产藏药过程中,西藏藏药企业将藏医传统医学与现代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生产出胶囊、口服液、片剂、贴剂等新剂型产品。目前,“十味龙胆花颗粒”、“十味蒂达胶囊”、“诺迪康”、“奇正消痛贴膏”等一系列新型藏药,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十分畅销。据2007年统计,全区藏药生产企业总产值达804.5吨,完成工业总产值6.62亿元,销售收入达4.5亿元,上缴税费0.56亿元。
今年,西藏首家现代化藏药生产基地将投入建设。建成后的基地将开展藏药继承、研制、生产等工作,从而进一步引领西藏藏药加工生产走向智能化、现代化、规模化和标准化。(责编: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