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西藏改革开放30周年 > 30年巨变 > 社会事业
 

三代人眼中的西藏交通变迁

——西藏今昔大型主题展侧记
发布时间:2008-10-11  来源:西藏日报 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肖涛 仁增卓玛
 
 


青藏铁路拉萨河特大桥。 格桑吉美 摄

  西藏今昔——大型主题展展厅内,一张张富有冲击力的照片,向观众讲述了一个个过往的故事:那些苦难的身影、绝望的眼神,让人为之伤悲落泪;那些幸福的笑容,如同春天盛开的花朵,让人为之欢欣鼓舞。

  展厅内,一张现代交通图吸引了一个中年汉子的目光——照片上,拉萨河大桥长虹卧波、气势磅礴。这个中年汉子名叫顿珠,他为西藏历史上第一座立交桥的诞生而激动不已。

  顿珠是林周县江夏乡吉龙村人,今天借着到拉萨办事的机会来参观展览。

  顿珠告诉记者,30年前,我们村到乡里、乡里到县城没有一条马路。我还清晰地记得,有一次,12岁的我跟着父亲去县城办事。我们在路边等了半天,终于有一辆马车经过,答应载我们到县里。

  由于是夏天,雨水很多,原本坑坑洼洼的土路上到处是一池一池的水。马深一脚浅一脚地载着我们,坐在马车上的我被颠簸得晕头转向。我问父亲,这么差的路况,何时能到县里?父亲告诉我,大概午后才能到,我不禁开始埋怨起来。赶马车的人笑着告诉我,孩子,你该知足!以前从咱村到县里根本没有能称得上“路”的路,我和你爸爸这代人都是花一天时间步行去县城,现在半天时间就到了,交通已经算是进步很多了。

  “后来我才知道,在我爸爸那个年代,西藏没有一条正规的公路。”顿珠指着展厅里的新旧对比图表说,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的交通有了极大改善,而现在全区的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4.86万公里。

  顿珠说,自己成年后,从乡里到县城已经铺上了柏油马路,而他由于工作原因不时坐飞机到内地出差,感受着交通发展的“加速度”。

  “现在,我的女儿也已经长大并且在内地读书。每年暑假,她都会乘坐火车回拉萨。当我女儿向我抱怨,48小时的旅程实在太长、很累时,我就会告诉她,我那个年代的交通是个什么状况。”顿珠笑了笑说,“女儿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她无法想象我们那个年代的交通是个什么样子,就像我当年无法想象我父亲那一辈人的交通状况一样。”

  路从无到有,从差到好;交通工具从步行到骑马,从马车到汽车;交通格局从单一到立体,短短几十年,西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顿珠一家三代则见证了每一次交通变革,并享受交通变革带来的便捷和实惠。(责编:曲旋)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合作加盟  |   频道导航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Information Center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证 04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