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农牧民普次家客厅一角 摄影:施远道
鹤舞通门乡 摄影:王舒
驾车开往幸福生活 摄影:王舒
提起今年的收入情况,日喀则谢通门县通门乡的普次笑的合不拢嘴。因为有祖传的皮具制作手艺,再加上谢通门县政府投资8万余元,帮他建起的加工作坊厂房,今年仅靠皮具制作,他家收入就近4万元,并带动了近10户贫困户脱贫增收。普次说:“多亏了政府对农牧民生活的关心,和对民族手工业保护传承的重视和支持。”
现在的生活,是42岁的普次以前无法想象的。二三十年前,他家还在为每天温饱而发愁。但现在,一家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子,客厅里电冰箱、电视机等现代化电器一应俱全,显眼处摆放着正在读大学的孩子的照片。厨房里,藏餐厨具和煤气灶、高压锅摆放在一起,传统与现代和谐相融。卧室里,一床床的羊毛毯高高摞起……从他们脸上掩盖不住的笑容可以看出,这是生活殷实幸福的一家人。
改革开放30年,让谢通门县农牧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有其屋,病有所养,幼有所学,困有所扶”,这就是今天谢通门县农牧民的幸福生活。以安居工程建设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仅2008年就让976户农牧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结实安全的新房,为此政府总投资3968.7万元;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惠泽于民,农牧民在乡级卫生所看病报销比例达到95%,县级或者县级以上医院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90%,广大农牧民群众由此告别了看病贵看病难的历史;2008年投资682万元,用于改造部分乡村完小和教学点的办学条件;针对牧区无畜户和少畜户群众的实际困难,县政府购买繁殖母羊,采用无偿分发的方式,给予特困户特殊扶持……这些都是农牧民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变化。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谢通门县农牧民人均年收入预计将达到2815元。
谢通门县政府不仅重视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更积极提高农牧民懂科技、用科技的水平。利用现代农牧业科学知识,积极进行中低产田改造以增产增收。更让谢通门县居民们可喜的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在这里土生土长的司机边巴对这一点印象深刻,他说:“前些年风一吹,风沙满天飞,这几年风沙少多了。”这样的变化得益于谢通门县对生态保护的重视。据介绍,2008年该县植树造林3380亩,义务植树10万株,栽种苗木16万株,成活率达85%以上;同年建立野生植被自然保护区10处,面积13.7万元;投资2796万元用于退牧还草,禁(休)牧面积达100万亩,补播草地30万亩。现在的谢通门县,到处可见黑颈鹤、黄鸭在草场上翔集,黑色的牦牛、洁白的羊群在阳光照耀的草场上静静吃草,尽显一派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的景象。
居住条件变好了,致富手段增多了,生态环境改善了,再加上好的政策,谢通门县农牧民们实现了安居乐业。“有党的好政策,有政府对农牧民生活的关心,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能越来越好。”普次如是说。
县城干净整洁的街道 摄影:王舒
谢通门县小学的学生在做课间操 摄影:王舒
谢通门县中学校门一瞥 摄影:施远道
(责编:丁丁/宁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