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拉萨城区,处处感受到一种繁荣、文明与和谐的景象。在西藏电信公司工作的刘苏蓉正用网络视频与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进行“中秋团聚”。刘苏蓉说:“过去,一般都是通过电话和书信向远方的亲人朋友送去祝福。现在可不一样了,可以在网上直接和亲人聊天,太方便了!这些,都是我们的经济社会不断取得新成果所带来的好处。”人类科技成果正在造福“雪域高原”上越来越多的人们,拉萨用触目可见、倚身可感的成就向世人昭示:一个现代化的“和谐新城”在高原崛起。
跨河建起新城:增强发展新动力
“作为西藏经济的中部核心区,我们将以拉萨东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拉萨火车站所在地柳梧新区建设为重点,加快三大城市经济平台建设,全力打造西藏商贸中心、物流中心、产业发展中心,力争成为西藏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拉萨市委副书记、市长多吉次珠说。拉萨市地处拉萨河河谷地带,老城区集中在拉萨河北岸区域。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此前拉萨市城区面积不足60平方公里。拉萨市的《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以老城促新城、新城带老城,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打造高原新型城市。”按照建设现代化高原中心城市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拉萨市将通过实施“东延西扩、跨河发展”的战略,加快城市发展的步伐,让城乡之间的统筹协调发展成为带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动力之一。
过去现代相融:和谐发展新理念
拉萨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众多的名胜古迹使得这座古城成为世界上最具特色、最富魅力的城市之一。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格局和风格,体现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成为拉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一项“硬指标”。从2004年开始,拉萨市先后对宇拓路、康昂路、朵森格路等主要街区的临街建筑按照藏式风格和地方特色进行改造,展示拉萨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原有风貌。
为更好地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2007年,拉萨市又在全市范围内拉开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序幕。《拉萨市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向人们展示了“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和“环境优美、生态良好、适宜人居、人与自然共和谐”的美景。“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不是简单地建几个公园、栽几棵树,而是要通过创建,使城市的品位、功能、形象、景观和整体风貌得到提升,使拉萨成为适宜人居住的城市,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既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又有鲜明现代文明气息的城市。”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拉萨市委书记秦宜智如是说。
天蓝、水碧、地绿,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原城市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拆迁村的变迁:催生生活新样板
在拉萨市堆龙德庆县柳梧村,住房最好的不是企业老板,而是为新区建设做出牺牲的拆迁农牧民。柳梧村村委会主任普布顿珠告诉记者,柳梧村过去人均住房面积不到20平方米,如今全村460多户人家全都住上了一楼一底的小洋楼。柳梧村村民卓嘎曾在市里的一家餐馆打工,每月近1000元的收入足以让村里人羡慕不已。柳梧大桥建成后,她用自己积攒下来的钱开起了甜茶馆,不久又贷款买了一辆大货车和两辆面包车。如今,她家每个月的现金收入达15000元。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和柳梧新区的建设,柳梧村的城郊农民纷纷买车跑起了客运,村里的出租车由原来的10多辆增加到70多辆,还有85辆东风车,村民平均每天的收入超过200元。富裕起来的村民还办起了采石场,成立了施工队,搞起“农家乐”和“家庭旅馆”,全村登记注册的小商店、甜茶馆、旅馆、洗车场等达到41家。
多样文化活动:和谐生活新需求
拉萨市大大小小的居民小区每年都要举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通过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小区居民的生活,让人们更真切地感受到和谐社会的意义。每年,小区运动会、篮球联赛、足球联赛、乒乓球大赛等体育活动都会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爱。书画大赛、文艺汇演、电影文化周等文艺活动让居民在工作之余陶冶了情操。
社区文化以其最生动、最易于为人们接受的方式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拉萨市以社区为阵地,以社区文化为龙头,利用各种载体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大力开展艺术等文化活动,为居民做好服务,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今天的拉萨风景如画,美不胜收,不仅展示着优雅与繁荣,提供着舒适与方便,更彰显着生机与和谐。可以预见,随着拉萨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一个更具国际化、市场化、生态化、人文化的和谐新城将出现在世人面前。(责编: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