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2008北京藏学讨论会 > 分组讨论 > 宗教组
宗教冲突的解析
作者:张骏逸   发布时间:2008-10-15 10:15:00   来源:中国藏学网

  清初教廷与中国的礼仪之争与清末教案在性质上并不完全相同,礼仪之争的缘起是中西双方为了维护宗教信念上与宗教文化上的纯正性;但是教案则牵扯着更为复杂的诸多因素;所以礼仪之争的宗教性色彩较为强烈,而教案的性质则属社会性与实际的利益冲突。

  清末民初喇嘛教与天主教在澜沧江与怒江区域的冲突曾经进入白热化程度,其原因是因为双方都拥有强烈的、无可妥协的「文化主观」意识。再次就是观念上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来自于「平等」观念。由于天主教主张平等,但藏族的传统社会结构无法同意此一观念,否则其传统价值与社会将产生解构的危机。再次就是喇嘛教作为本土性宗教,无法容忍外来的天主教运用各种传教手法,包括利用列强的支持,进行宗教资源的掠夺,因此长期的攻防战是无法避免的。

  在处理教案方面,不论是清朝政府或是国民政府每因内地问题的层出不穷,以致无法兼顾偏远地区的教案,因此多以赔款、补偿,或做出大幅度让步,以便息事宁人。

  就整体来看,教案的过程是残酷的,对传教士而言,似乎殉道成了时刻都将面临的人生终点。然而传教士的前仆后继,在西藏也确实留下了唯一的那枝孤挺花——将近150年历史的盐井天主堂及200余名的教徒。

(责编:B/S-DIY)

前方记者:吴清兰 顾钰 魏毅    责编:郭爽    设计:刘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合作加盟  |   频道导航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Information Center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证 04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