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2008北京藏学讨论会 > 分组讨论 > 宗教组
允礼与藏传佛教
作者:苏发祥   发布时间:2008-10-15 09:46:00   来源:中国藏学网

  雍正皇帝登基前后,对自己皇位形成威胁的诸位皇族兄弟进行大清洗,康熙皇帝的二十多位皇子中,幸免者仅有三人,允礼是其中之一。允礼从早年起就沉浸于对藏传佛教经典的学习和修行,并与当时藏传佛教的代表人物来往密切。虽然政治上碌碌无为,但允礼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官运亨通一帆风顺,也许正是对藏传佛教的笃信,才是他避免杀身之祸、终老天年的重要原因。从允礼的生平我们也可以看到,藏传佛教在清朝宫廷及其上层中的影响。

  一、生平

  允礼(1697-1738),原名雍礼,系康熙皇帝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登基后,避讳,改名为允礼。因允礼一开始就支持四皇子,所以,深得雍正皇帝信任,从郡王一直加封到亲王。乾隆皇帝即位(1736年)后,继续委以重任,命总理事务,管刑部。

  允礼深知宫廷斗争的残酷,所以,除了专心于对藏传佛教经典的研修外,长期声称体弱多病、淡泊于权力之外。正因如此,他受到雍正、乾隆两朝皇帝的重用,这从对其母亲的加封中也可看出一斑。允礼的母亲裕勤妃陈氏是一位出生低微的满族妇女,其家族属于内务府包衣奴。1708年(康熙47年),允礼的母亲受封为“嫔御”,传统上属于此一等级的妃子共有九位。1726年(年雍正四年),其母被封为“勤妃”。1736年(乾隆元年),乾隆皇帝封允礼母亲为“太妃”。

  二、宁玛派的忠实信徒

  允礼号自得居士,非常热衷于对宁玛派佛教经典的研修,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允礼常用的四枚私人印章中,有一枚与宁玛派直接相关,即“佛陀莲花生之力”(Bud dha gu ru rtsal);亲自编译或组织翻译(藏译蒙)的大部分佛教经典都属于宁玛派的伏藏;对格鲁派,尤其是格鲁派在北京的代表人物持批评态度。

  三、对格鲁派的敌意

  迄今为止,虽然没有直接的汉文材料证明允礼对格鲁派的态度,但藏文史料表明,允礼对格鲁派持排斥、批判,甚至敌对的态度。据《土观却吉尼玛传》和《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传》记载,为削弱乃至摧毁北京的格鲁派,允礼得到雍正皇帝的许可,特地邀请噶玛噶举黑帽派第十二世活佛降却多杰(Byang-chub-rdo-rje,1703-1732)和噶玛噶举红帽派第八世活佛班钦却吉顿珠(dPal-chen chos-kyi-don-grub,1695-1732)同时到北京。但不知何种原因,两位活佛几乎同时暴毙北京(也说死于来京途中),允礼的计划未能实现。但允礼究竟与章嘉国师的关系如何、为何要压制格鲁派,尚需进一步的探讨。

  四、与七世达赖喇嘛的友谊

  大的政治事件。到泰宁后,允礼给七世达赖喇嘛行弟子礼,并多次在七世达赖喇1728年(雍正六年),清廷平定西藏阿尔布巴之乱后,为防止新疆准噶部再次南侵西藏,缓和西藏地方贵族之间的权力斗争,将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1708-1757)及其父亲移至四川泰宁(藏语称噶达)之惠远庙,由清军精心守护。1734年(雍正十二年)7月,雍正皇帝认为西藏形势稳定,七世达赖喇嘛思乡心切,且五世班禅喇嘛年迈体弱,命七世达赖喇嘛一行返回西藏,并派允礼和六世章嘉活佛赴泰宁为七世达赖喇嘛送行。这可以说是允礼一生所经历的最重嘛座前聆听佛法,与七世达赖喇嘛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七世达赖喇嘛返回西藏后,允礼不是派人问候赠礼。1738年,得知允礼去世的消息后,七世达赖喇嘛在拉萨专门为其举办超度法会。
  五、其它相关著作

  除亲自编篡和大力支持藏传佛教经典的翻译外,允礼还撰写了两本与藏学有关的著作:《西藏志》和《西藏日记》。关于《西藏志》的作者,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但传统上认为是允礼的作品。而《西藏日记》是允礼奉命到泰宁为七世达赖喇嘛送行所经沿途的所见所闻,为我们了解当时四川藏区及其允礼与七世达赖喇嘛相会时的真实情形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六、结语

  十八世纪初,北京已成为内地藏传佛教的中心,清王室贵族子弟研经学佛成为时尚。在这种氛围内,允礼沉浸于藏传佛教的研修并不奇怪。令人深思的是,他为何选择宁玛派,而不是格鲁派?依笔者之见,宁玛派注重修行不参与任何政治活动的传统也许就是受到允礼亲睐的根本原因。此外,允礼组织翻译、撰写的蒙文佛教典籍已逐步公诸于世,但其收藏、编纂的藏文佛经目前还不得而知,需要今后学术界的跟多关注。

(责编:B/S-DIY)

前方记者:吴清兰 顾钰 魏毅    责编:郭爽    设计:刘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合作加盟  |   频道导航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Information Center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证 04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