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1357~1419年)开藏传佛教一代佛学宗风,创立格鲁派根本道场,形成格鲁黄教的思想体系和理论基础,他是藏传佛教历史上伟大的佛学理论家、教育思想家和佛教哲学家,同时又是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的佛学领袖、宗教改革家、宗派理论家。他从小天资聪颖,勤学志坚又敏于思考,于1409年创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第一座根本主寺——甘丹寺。19岁首次参加桑浦寺、德瓦坚寺的佛教哲学辩经活动,其后游学于夏鲁、纳塘、萨迦、昂仁、乃宁等,觉摩囊、孜唐、丹萨替等前后藏诸名刹,遍访名师,广结法缘。先后师从萨桑·玛底班钦、根本上师萨迦派名僧仁达瓦·循努罗追、布顿大师的弟子确吉贝、琼布来巴、仁青朗杰、喇嘛多丹·益西坚参、噶当派的洛扎·南喀坚参、觉摩隆堪布嘎希巴·罗色、乌玛巴·尊追闻习诸多密法经典和中观学说等。此外,他还与聂塘巴·扎西僧格、喇嘛当巴·索南坚赞、珀东·确勒朗杰、大译师强求孜摩、大译师南喀桑布等数十位诸派高僧大德们结下了法缘。宗喀巴苦思钻研显密诸法,得以融会贯通各教派理论,从而开拓出格鲁一派之新风,先后著有《善说观庄严论大释》、《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辨了不了义经》等书,此外还有《中观论广释》、《菩萨戒品释》、《侍师五十颂释》、《密宗十四根本戒释》等经、论、律三藏的注疏文章,便利了后学者们的学习实践,形成了他的独特思想体系,创立了格鲁派的理论基础。学成之后,宗喀巴广转法轮,传播教义。1409年,在帕竹政权的阐化王扎巴坚赞和内邬宗本南喀桑布的大力支持与资助下,宗喀巴在拉萨大昭寺主持召开正月祈愿大法会,各地与会的僧众万余人。1416年,宗喀巴的弟子绛央确吉·扎西贝丹兴建了哲蚌寺。
1419年,另一弟子释迦益西修建了色拉寺。三大寺的修建使格鲁派在拉萨地区扎下了牢固的根基。其后,宗喀巴的高徒们在各藏区建寺收徒,格鲁派像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宗喀巴以及格鲁派的宗教威望如日中天。宗喀巴大师还针对当时宁玛、萨迦、嘎举等各教派追逐利禄,戒律松驰,生活淫靡等横行不法之风的现状,教诲格鲁派僧众门徒,严遵佛律、显密兼修,大力整饬宗风。
伴随着格鲁派的发展与壮大,甘丹寺的住持法台——赤巴一职具有了无尚的荣耀,历代甘丹赤巴无一不是佛学理论家,教育思想家,佛教哲学家。宗喀巴的上首弟子,第二任甘丹赤巴贾曹杰·塔玛仁钦(1364~1432年),曾辩析十部大论于前后藏诸名刹,声明卓著,被冠之以“嘎久巴”的美称。他对释量论典注疏的大作《能显解脱道论》,是格鲁派学经制中的必修课本。宗喀巴的第二大弟子,第三任甘丹赤巴,后来被追认为第一世班禅的克珠杰·格勒贝桑(1385~1438年),一生著有《时轮注疏》、《因明七论注疏》和《宗喀巴传》等佛教典籍80多函。后克珠杰与宗喀巴、贾曹杰一起被格鲁派奉为“父子三尊”。甘丹寺第十五任赤巴班钦·索南扎巴(1478~1554年),被誉为格鲁派著名的佛学家,历史学家。他学识渊博,对西藏佛学、历史、文学等学科都有着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一生著作浩繁,其中《新旧噶当教史》和《新红史》成为后世著名的史学典籍,《甘丹格言》在藏族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格鲁派的历代赤巴中还有诸多著名的佛学理论家、教育思想家、佛教哲学家,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本文参阅了克珠杰·格勒贝桑的《宗喀巴小传》、珠·杰旺确杰的《宗喀巴传》、第司·桑杰加措的《格鲁派教法》、列钦·贡嘎坚赞的《噶当派源流》、班钦·索朗扎巴的《新旧噶当史籍》等大量藏文一手资料,较全面、系统地对藏传佛教格鲁派甘丹赤巴中的九位著名佛学理论家、教育思想家、佛教哲学家以及甘丹寺培养佛学人才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概说,以期为各位同仁在研究藏传佛教佛学人才培养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责编:B/S-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