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2008北京藏学讨论会 > 分组讨论 > 宗教组
川北本教(香派)源流考略内容提要
作者:阿旺加措   发布时间:2008-10-14 17:23:00   来源:中国藏学网

  本教作为藏族的原始宗教,是藏族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本教传入安多的时间学术界尚没有定论,本教史书中记载最早在止贡赞布时期,止贡灭本事件迫使很多本教徒来到安多,当时把本教经典伏藏在迭部地区的者噶厦果和木日僧格宗。松赞干布以后,吐蕃不断向外扩张,本教巫师也随着军队来到各地,他们举行各种本教仪式,如祭祀战神、将色、卫玛、祭山神等活动,激励士气,使军队能够战胜敌人。随着军队来的本教巫师的各种习惯至今还保留在安多藏区的一些边缘地区,这种本教史称为司巴本,司巴本教祭祀者被称之为“录吾”,其主要职能是上敬神灵、中调家事、下伏鬼神。这种原始本教分布在多麦迭部藏区和相邻的很多地区,但其规模较小,很多仪轨已经失传。在川北尚有司巴本存在,但规模没有以前大,司巴本的祭祀者被称为“录吾”,录吾是原始本教的活化石。录吾的主要职能是祭祀山神、水神,驱鬼辟邪等,一般婚丧嫁娶等都要录吾主持,录吾每年要参加垛术活动,这个活动仪式较大,参加人数多。前期本教称为司巴本,后期本教称为雍仲本,这种分法符合本教的传统分法,笔者认为这种分法很合理。止贡的三分法带有教派歧视,这种分法后来被土观所继承,对本教的研究带来片面影响。

  我们很难在吐蕃时期的文献和敦煌文献中找到与雍仲本教相关的资料,敦煌文献中本教祖师辛饶的名字也尽尽出现过六次(石泰安统计为六次),而其名字没有作为本教祖师出现,名字前面时常冠有pha(父亲之意),而其职能作为祭祀者的身份出现。这与本教史书中从七赤天王开始雍仲本教广为流传的说法相饽,我们也不敢妄下结论。但肯定的是司巴本当时已经很活跃,这从当时赞普颁布的法令和相关记载中可以得到证实。很明显从赤松德赞灭苯开始,本教要在藏区生存下来,就必须需要改革,适应新的环境。佛本在斗争中相互融合,佛教吸收了本教外在的东西,而本教吸取了很多佛教内在的东西。也就出现了史书中的“具本”现象,“具本”出现过前期、中期和后期,辛钦鲁尕是后期的代表,但本教徒不承认有“具本”。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在本教大藏经中辛饶的传记共有三部共计十五卷,垛术九卷,以及其他的一些经典在佛教经典中是没有的,本教经典全是“具本”的说法部分不符合实际的。

  雍仲本教传入安多地区的时间在很多史书中记载比较详细,自辛钦鲁尕(公元996—1035)以来,这位伏藏大师于公元1017年从者仓挖掘出本教经典,开始了本教的后弘期。这些伏藏形成了本教大藏经的核心部分,辛钦鲁尕使本教发生了质的变化和转折。佛教徒认为辛钦鲁尕篡改了佛教经文,使佛教的经典改头换面成为本教的经文。辛钦鲁尕的一生带有传奇色彩,他是一个掘藏师,他的贡献在于本教成为佛教的一个分支;从此就有萨、格、噶、宁、雍仲本五大教派之说。辛钦鲁尕有五个著名的弟子,朱、希、巴、麦、辛。希易列波之子拉金吉波,拉金吉波的弟子为希金,希金之子希页赤辛,希贡赤辛与东尼夏普大师为同时期。其中希贡赤辛来到安多开始传布本教,他有身口意18个弟子,史称十八希钦。安多夏河甘加泽秀寺便是十八希钦中的泽秀所建(泽希也就是十八希钦中证悟最高之意)。十二世纪上叶由自在成就者泽秀东尼夏普大师所创立。十八希钦主要在安多北部传法,十八希钦中很多弟子都建了寺院,如郎希嘉哇罗哲在卓尼县车巴沟境内修建了本教寺院,根据安多政教史中有关该寺院的记载,八思巴来到卓尼,与本教徒经过辩论后取胜,本教徒放弃了信仰,该寺于元代改信成萨迦派。卓尼的郭达寺,原为元代格让西多的卓尼文部扎仓,后迁至鲁琼,几经迁移,现在卓尼麻路乡境内。瑙希在四川阿坝建立了郎依寺,是现有本教寺院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常住僧人多达六百余人。另外在安多北部和南部地区还有零星小寺。

  川北主要是安多三圣者传布本教,这三位是香帕•尼玛熬色(又名香帕南卡雍仲、坚米尼奥,象雄语为米拉忠明),造帕达哇坚赞,多帕仁波且三人,三位圣人是公元十一世纪后半期人。其中香帕在安多地区的影响最大,香帕出生于四川省若尔盖曲节地区的唐安村,起初是一位佣人,后来修习本教经典成为大师,也是本教的大伏藏师。本教开始没有活佛转世制度,都是世袭制,活佛转世制度是从后期才开始的。香帕在四川若尔盖境内建了二座寺院,一个是阿西香族寺(又称上部香仓),另一个是沟哇香族寺(又称为下部香族寺),这座寺院被称为香帕的主寺,以前规模很大,有“北沟香南拉顶”之称。从这两座寺院发展成为解放前的“香派内寺七座,外寺十八座,属寺五十二座,持橛者1500余人”之说。其中有松潘香族寺和包座达钦寺等名寺。

  安多三圣之一的造帕达哇坚赞来自西藏日喀则地区,有人根据其颂词认为是1104年出生的巴敦尼玛坚赞,也有人认为是其哥哥。此人从小天资聪慧,兼通藏语和象雄语。为传播本教,来到安多地区,他来自西藏所以称之为藏帕(gtsang  vphags),但在其传中写成造帕(gtso vphags)。他建立了四川省松潘县境内的川主寺;在黄龙修建了静修院,东日寺志记载有造帕的事迹。造帕随后来到夏果圣山,建立了尼显寺,并常年在这里修行,现有造帕的修行场所。造帕后来定居在尖尼沟造子卡,在那里把尖尼沟里的六座本教寺院合并成现在的的尖尼寺。

  司巴本在很长时间内占有主导地位,司巴本后来被雍仲本所取代。随着佛教的深入传播,加之大小金川事件以后,清朝政府把本教称为黑教而奉行压制政策。使很多本教寺院都开始改信佛教,在安多地区有数座本教寺院先后改信成萨迦派和格鲁派。本教传入安多地区的时间很早,本文对早期的司巴本和晚期的雍仲本教在安多的传播情况和本教寺院的改信情况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在安多地区尚有很多本教寺院开放,信仰群众众多,笔者认为研究其历史和现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责编:B/S-DIY)

前方记者:吴清兰 顾钰 魏毅    责编:郭爽    设计:刘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合作加盟  |   频道导航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Information Center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证 04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