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2008北京藏学讨论会 > 分组讨论 > 宗教组
俄罗斯科学院藏文、蒙文与佛教文化研究所(西伯利亚分支)在外蒙古所收集的西藏法坛的手稿和木刻画
作者:安德瑞·巴扎罗夫   发布时间:2008-10-14 17:17:00   来源:中国藏学网

  20世纪初叶,布里亚特人(Buryats)及其他使用蒙古语的人群里,有使用蒙文和藏文手稿的文化传统。蒙文手稿与它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相连系;而藏文手稿则主要是因为藏传佛教文化在这些地区的传播所致。藏传佛教自17世纪开始被引入布里亚特地区(Buryatia),由于西藏僧侣的帮助,布里亚特人也在积极地扶持古典藏文的学习与传播。到了19世纪及至20世纪初,藏传佛教的翻译达到一个鼎盛时期,此时藏文古典语文已经成为布里亚特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藏文手稿在布里亚特文化的各个领域里发挥着重要作用,藏语语言的学习与使用不仅构成布里亚特佛教寺院的教育制度的基础,还在宗教仪式和医药学方面广泛使用。19世纪与20世纪,布里亚特实际已成为传统的藏语教育的中心之一。 布里亚特佛教寺院以 Tsugol寺为首,包括Kulun nuur datsans等寺院是该地区最大的教育机构,当时在那里学习的学生数量大约有1,000名。在这些寺院(类似于男性修道院)里,学生们全面接受传统的藏语教育的训练:这些教育与训练包括哲学、医学、密宗等等。由于该地区佛教文化的不断发展,19世纪与20世纪里,许多布里亚特人的学者,即使是在西藏的社会文化生活中,也已经算得上是精英,他们的佛教知识已经达到藏传佛教教育的最高的水平。

  为了保证宗教学奖学金的高水平,该地区必须有大量的藏文书籍作为支持,事实上,布里亚特的佛教寺院里有图书馆,其藏语文文学方面的藏书非常丰富。据粗略的统计,佛教文学在1914年以前,其藏书量最少也有45万卷册(平均每卷400页),这还不包括私人收藏的数量巨大的档案文献,1914年曾对这些书卷的价值进行过估价,它们可值450万卢布的金币。由于这一特殊的历史原因,俄罗斯出于政治需要,已经在20世纪建立了蒙古语研究所,从事藏文文献的搜集工作,现在这个研究所对于佛教与藏文化的研究,不仅是这个地区,在世界上也算得上是研究规模较大者之一,今天它的藏文文献已收集10万件。

  在我们研究所里,一直在搜集东方文字(如藏文的)书写的手稿和木刻画,并且已形成传统根据正式的手稿本的数据分类可大致分为a、b、c三类:古典式单叶正文包括其连续文本被归类为(a);一种特殊的版本为归类为(b);个别的版本为(c)。这种分类与藏传佛教与藏语文学的分类是相匹配的。第一类即 A类,为藏传佛教经典部分,它包括(i)甘珠尔(首先是德格版,纳塘版,北京版,蒙文的库伦和卓尼版等;(ii)丹珠尔(有德格版,纳塘版。第二类即B类,为文集,是100余位西藏和蒙古的作者撰写的著作书籍;第三类即C类,为thor bu(Tib.thor bu),指特殊版本(木刻版等)图书。第一类的藏传佛教经典教义甘珠尔与丹珠尔的内容,是由众多佛教徒们广泛搜集并按照佛教寺院的法规和传统的书目进行编录与整理的,第二类的参考书目即文集也得以建立。现在更多的精力是需要致力于第三类文献即thor bu这一类的整理,而这一类书稿文本的整理与搜集也正是本研究所藏语文稿收集一大特征,这种带有特殊性的(thor bu)文稿书籍的搜集与研究,是研究所全部专家最感兴趣的工作。Thor bu类型的文稿除了它的搜集工作外,还特别包括对收藏者的描述与记录,另外它们的内容也很广泛,包括了佛教教义学派理论、医学、占星术、历史、语言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所收集到法坛(大约有3500个项目),其内容具有明显的佛教教派的特点。西藏的教派的特点一般表现在对精确结构的强调上,不同的教派采用了特定的结构,每个教派的理论定向,其当局和价值,它的学术性,它的地理分配和很多其他事情的体制与制度都需要研究。在内陆亚洲佛教教派的传统里,通常有5 个主题:Pramanavada [Tib. Tshad-ma];Prajnaparamita [Tib.Phar phyin];Madhyamaka[Tib.Dbu-ma];Abhidharma [Tib,chos-mngon ];Vinaya [Tib.'Dul-ba]。 收集“法坛”完全符合这种佛教教义哲学主题内的分类法则。  

  另外,通过对搜集结果的研究,我们还发现了另外3 个类型: Siddhanta [Tib.Grub-mtha',意味着“哲学系统的建立”],这是一种佛教哲学史的文献创建类型; Lamrim [Tib.lam-rim,“方式的途径或次第”],这是建立完美精神哲学的一种文献类型; Natsog [Tib.Sna-tshogs",“纷呈多样”],其内容丰富,包括了每个孤立的作品与哲学学科研究的关系,对知识与神表示敬意与虔诚,伟大的佛教哲学家的语录,佛教的字典与语法以及仪式的传记等等。

  一份收集作品,其各个部分都会准确地反映出格鲁派的传统观念,尤其是其精确而特殊的构图方式表现中格鲁派在这一地区的发展,高僧中便有布里亚特地区佛教教派里的领导人。我们所收集的作品可按高僧的地位与阶层,分出这样一些类型:(1) 印度古典作品,这些作品通常表现的是龙树、世亲、陈那,Dharmakirti,Aryadeva,Buddhapalita,Candrakirti等人物;(2)非格鲁派的藏传佛教学者在内陆亚洲佛教哲学体系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例如萨迦班智达、布顿大师等;(3) 宗喀巴和他追随者们(贾曹杰、克主杰等人);(4)西藏和蒙古的学者(如嘉木增协巴、阿旺赤列、阿旺扎西、若必多吉、阿旺丹达等人),这些学者在17~18世纪里为奠定新的佛教哲学基础做出了很多贡献;(5)在19~20世纪期间居住布里亚特地区的使用藏文、蒙文进行创作的作者,抑或是生活在该地区的在某一教派中地位较高的佛教学者等(如阿旺克珠、贡塘·洛珠嘉措等人)。

  本研究计划得到了俄罗斯基础研究项目的财政支持

(责编:B/S-DIY)

前方记者:吴清兰 顾钰 魏毅    责编:郭爽    设计:刘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合作加盟  |   频道导航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Information Center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证 04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