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2008北京藏学讨论会 > 分组讨论 > 社会经济组
云南迪庆藏区牧文化研究
作者:张实   发布时间:2008-10-14 15:43:00   来源:中国藏学网

  本文以云南迪庆藏区香格里拉县布伦村为田野调查点,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当地人对牧场的使用、管理、分类,以及牛的功能和价值等地方性知识体系。布伦村位于香格里拉县西北方,属于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尼史行政村,距县城约7公里,海拔 3350米。2006年布伦村有96户,530人,全村藏族人口占99.62%,该村是一个半农半牧的村子,大多数的家庭都养有10多头牛,少数人家有40至50头牛,主要种植青稞、洋芋、蔓菁、荞子、油菜等。

  一、牧场的分类及管理

  布伦村有两类牧场,即高山牧场和草坝牧场。高山牧场是夏季时,牦牛为避暑迁徙至的牧场,位于村后的石卡雪山上。草坝牧场有两个,一个叫纳帕海草场,位于村子前面,该地大约有上千亩草场,是布伦村最大、最主要的草场。纳帕意为“山背后的地方”,海则意指雨季时积雨无法及时排出,雨水将草淹没,看不见草地,草坝就成了“海”;另一个叫滋拉草场,在村子的后面,草场面积较小。

  冬季因温度太低,牛大多关在村民家中,不放出来的。冬季牛吃的草主要来自纳帕海草场,村民用铁丝和竹篱笆在纳帕海草坝子围起一块地,约有三百亩,每户都有一定面积的草区,这些草是自然生长的,留做牲畜过冬时吃。平时为了防止放牧在坝子的牛、猪啃食这些草,用铁丝和竹篱笆围起。每年农历七、八月,村民割下各自草区的草晒干,以备牲畜过冬。布伦村民对纳帕海草坝子的利用充分体现了他们对牧场的有效使用。

  放牧制度本身是人的行为在作用于草地之后,在草地上放牧时的基本利用体系。其中规定了家畜对放牧地利用的时间和空间上的通盘安排,每一放牧制度包括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使放牧中的家畜、放牧地、放牧时间有机地联系起来。迪庆藏区布伦村的村民在长期放牧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完整而有效的放牧制度即“抽签轮牧制”。

  二、牛的种类、价值和功能

  1 牛的分类

  云南藏区常见的牛有牦牛、黄牛和犏牛三种,犏牛是牦牛和黄牛的第二代杂交牛。母牦牛、母黄牛、母犏牛就产奶量而言,第二代杂交母犏牛最高,纯种母牦牛次之,母黄牛第三。公牦牛、公黄牛、公犏牛都可以用来犁地,公牦牛的瞬间暴发力最强,但是没有耐力,公黄牛耐力比公牦牛好,力气是三种牛中最小的。公犏牛虽然瞬间暴发力不是大的,力气和耐力都是三者中最强的,其中又以第二代杂交牛鲁都最强,据当地人说两头犏牛的力气就能与一台拖拉机的马力相抗衡。从肉类价值来看,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牦牛、犏牛和黄牛,从好斗程度来看,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黄牛、犏牛和牦牛。当地牧人认为智商比较低的牛才打架。

  2 牛的价值和功能

  布伦村是一个半农半牧社会,牛在当地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牛首先是一个重要的生产工具,村民犁地采用的是“二牛抬杠”的方法,两头犏牛一左一右地在前面拉犁,前面有一个人引路,后面有一个人扶住犁。其次,牛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体现在经济交换过程中牛的商品价值。如一头母奶牛平均年产20饼酥油,每饼重2斤,每饼酥油的市场价是50元。酥油是藏民生活的必须品,村民自产的酥油可以节省开支,多余的酥油还可以卖出去。成年母牦牛的市场价是2—3千元;成年公犏牛,可以卖到4—5千元;成年黄牛可以卖到1千元左右,小的黄牛不超过300元。牦牛皮最好的,可以卖到70元一张。牛角大的10元,小的5元。当地人用牛角做成梳子,割下来的牛角尖还可以做牛脖子上铃铛的铃舌。

  村民过去的收入主要来源就是牛和牛乳制品的出售,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收入方式呈多元化的趋势,村民们开始从事建筑打工、货运、客运及旅游业服务等等。经济收入的多元化,一方面减轻了畜牧业带来的生态压力,如村里有两户村民就表示经商很忙,不愿意养牛,或者只养一头奶牛,提供自食的奶产品,不够的部分到市场上购买,这种趋势减轻了因扩大牛的养殖规模而增加牧场负担;另一方面,多元的经济发展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了生活质量,这是云南藏区村社经济的发展新趋势。

(责编:B/S-DIY)

前方记者:吴清兰 顾钰 魏毅    责编:郭爽    设计:刘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合作加盟  |   频道导航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Information Center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证 04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