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2008北京藏学讨论会 > 分组讨论 > 社会经济组
现代化语境下西藏西部生态亦悲亦喜
作者:巴桑罗布   发布时间:2008-10-14 15:09:00   来源:中国藏学网

  本文主要述及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日喀则地区三个县和阿里地区七个县的草原生态状况、保护、建设情况及对策思考。这个地区是目前西藏植被最稀疏、生态状况最差最脆弱、居民对生态依赖最大的地区。这里植被覆盖率平均才80%以下,而可利用的植被覆盖率只占65—75%。而且,近来植被、草地退化加剧,沙化、荒漠化现象严重。阿里地区约有1.4亿亩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占全地区可利用草地的50%以上。日喀则地区95%的可利用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整个西部地区生态年退化速度约6.5%。气候和自然灾害正加速生态的退化。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等原因,极端干旱和风沙天气使许多河水干枯,湖水下降,雪线上升。在这个地区其他自然灾害也很频繁。严重的鼠害和虫害加速了草场生态的进一步恶化。2006年,阿里地区发生草场鼠害面积约2000万亩,发生虫害面积达271万亩。日喀则地区中、重度退化草场中,鼠害占15%。毒草为畜牧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05—06年阿里地区因食毒草而死亡的牲畜就多达33.47万头(只匹),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694万元。改则县因醉马草导致牲畜死亡、膘情下降,每年给牧民造成的损失在3000万元以上。同时,人为的破坏和野生动物大量繁殖,也使西部脆弱且日趋恶化的生态雪上加霜。噶尔河流域的噶尔昆萨和狮泉河流域的红柳林,早已砍光、挖光、烧光。一度无序采挖沙金、药材,对草原生态造成的破坏也是不容忽视的。草畜矛盾日趋突出。阿里地区从1959年到2006年牲畜增长2.5倍,每头牲畜占有草地面积由1959年的227亩,减少到现在的91亩。仲巴县亩均产草37.8—190.8公斤,可利用草率仅为50%—75%,13—85亩才可饲养一个绵羊单位的牲畜,超载90,117个绵羊单位。措勤县超载299,624个绵羊单位。因超载、干旱等原因,该县草地植被高度比上个世纪末降低15—20cm,草地生产力比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下降30—40%。草畜矛盾的实质是人畜矛盾、或者说是人与自然生态的矛盾。措勤县除开超载部分后计算,牧业人口人均只占有30个绵羊单位牲畜。昂仁县人均只占有25.3个绵羊单位。牧区牲畜既是牧民的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人均30个左右绵羊单位牲畜,维持牧民起码的生活和再生产的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事实上,这里的群众收入、生活水平普遍低于西藏东南部地区群众。2006年阿里地区农牧民人均收入比全区农牧民人均收入低14%。札达县和昂仁县人均收入比全区农牧民人均收入分别低22%和27%左右。在上述草原生态恶性循环中,各地县、乡政府首先对草地超载牧养问题引起了更多的关注。一是为使牧业节草高效,普遍调整畜群结构。二是强制出栏超载牲畜。三是收取超载费。同时,实施系统世纪工程,遏止生态退化,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力度。近年以来普遍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工程和防沙、治沙工程;草场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实施人工种草、造林工程;建立自然保护区。经过多方面的不懈奋斗和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初步遏止了生态恶化的严重势头。退化的草地植被得到一定的恢复,禁牧草地植被覆盖度增加5—10%,植被高度提高1—3厘米:休牧草地植被覆盖度增加10—30%。禁牧和休牧使草地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划区轮牧使草地得以有效保护、利用,有了一定的休闲时期。实施人工种草工程、草地灌溉工程使草畜矛盾得到一些缓解。近年来草地沙化、鼠害和毒草危害也得到了相应的控制、治理和恢复,草地生态功能逐渐增强,地表风化现象趋于减缓。但是,目前西藏西部地区的生态保护、建设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首先,保护、建设生态环境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真是杯水车薪、捉襟见肘。其次,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人为保护和建设措施打破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发展环境,改变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状况。藏羚羊、野牦牛、野驴等野生动物的活动空间大大萎缩,生存条件大大恶化。对它们固有的生活习性带来了尖锐的挑战。许多野生动物,特别是羚羊、野驴撞死在网围栏里。第三、当地群众负担过重,生活水平难以得到快速提高,与全区生产发展差距和生活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他们不仅承担草场承包费、退牧还草补偿费(占总投入的25%以上),在草原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中还要承担部分劳务等相当的负担。对退牧还草牧户也有一定的补偿,但是补贴不足、额度偏小。补偿标准、饲料定价极低,而且实际到位补偿率只占2.5%(改则县)。对农牧民收费的名目、方式、幅度以及与之相关的依据的合法性等方面有许多商榷之处。如在连农业税都取消后的今天,收取草场承包费,缺乏其正当性;征收草场牲畜超载费,无论用途是什么,其处罚的性质是难以改变的。诚然也缺乏直接的法律依据。草场承包到户和游牧定居方面有许多改进和完善之处。草场承包与相对集中定居、科学使用有限草场、合理划分畜群乃至于牧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办学等方面都有密切关系。草场承包到户既不利于公、母、壮、弱牲畜合理分群放牧,不利于牧民劳动力的分工互利合作,也不利于牧民的相对集中定居。而没有相对的集中定居,就难以进行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现代牧业就无从谈起。有学者,提出全自治区居民都可以相对集中于若干个城市的假设,甚至认为280万人口的城市在中国也只是中小城市。笔者难以判断这是一种空想还是科学。但是无论如何目前实行的草场承包到户经营责任制,是与社会化生产、社会化劳动组织的方向是背道而驰的,有碍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划分季节草场和生态补偿机制有待调整、完善。

(责编:B/S-DIY)

前方记者:吴清兰 顾钰 魏毅    责编:郭爽    设计:刘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合作加盟  |   频道导航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Information Center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证 04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