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2008北京藏学讨论会 > 分组讨论 > 古代历史组
从“喇嘛说”碑文看乾隆对藏区的施政
作者:周润年   发布时间:2008-10-14 16:36:00   来源:中国藏学网

  坐落在北京城中心地区的雍和宫是北京的重要名胜古迹,也是首都北京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雍和宫大殿前院有一“御碑亭”,亭内有一石碑、碑文名称为“喇嘛说”,是乾隆皇帝亲自撰写的,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雕刻于碑的四面。乾隆在“喇嘛说”碑文中讲述了藏传佛教的命名、来源和发展,并阐明了大清皇帝保护喇嘛教的道理,总结了元朝的历史教训,告诫他的子孙后代对喇嘛教决不可“曲庇诌敬”,避免重蹈元朝的覆辙。其次讲述了他用封建法律制裁上层喇嘛进行分裂活动,危害国家统一的历史事实。再次还着重说明活佛转世制度的由来和弊病。并提出整顿和改革的措施。最后他简述了“辑藏安边、治国安邦”的重要政策和策略。

  一、“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的政策

  清朝建国伊始,即广兴喇嘛教,以安抚蒙藏民族。利用喇嘛教统治蒙藏民族,是清朝政府的一项传统政策。乾隆作为爱新觉罗的后代和康熙、雍正事业的继承人,在其执政时期,依然奉行了这一班策,并且把它纳入了加强多民族国家统一、巩固封建政权的总目标中,如重修北京西黄寺、妙应寺,将雍和宫改建为喇嘛寺,在承德修建了普陀宗乘庙和须弥福庙等,并极力推崇喇嘛教,优礼平班禅等佛教僧人,其目的就是借喇嘛教来笼络蒙藏上层分子,即满足他们的宗教信仰,使之倾心依附清中央政府,实现其“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的根本宗旨。

  二、“金瓶掣签”的政策

  乾隆设立的“金瓶掣签”制度,是防止喇嘛教上层分子与蒙藏上层世俗势力结合,防止喇嘛上层势力膨胀的一项关键性措施。历史上曾有很多转世活佛出自达赖、班禅、哲布尊呼图克图等大活佛系统的亲属及世家之内,“皆以兄弟叔侄姻娅递相传袭”,如罗桑贝丹喜系六世班禅,其兄却珠嘉措是噶玛噶举红帽系的第十世活佛,另一兄罗桑金巴是扎西伦布寺的仲巴呼图克图,其侄女多杰帕姆是噶举派桑定的著名女活佛,一门之中竟出了四名大活佛。鉴于此类情况给政教合一的制度造成了严重的弊病,乾隆遂决定实行“金瓶掣签”制度。用乾隆自己的话说,“盖佛本无生,岂有转世”,但“此亦无可如何中之权巧方便耳”,“不得不如此耳”。由此可见,乾隆推行“金瓶掣签”的实质即是通过整顿喇嘛教,将确定喇嘛教领袖达赖、班禅等活佛转世系统的权力从蒙藏地方上层手中转到清中央政府,以加强清中央政权对蒙藏政教权力中枢的控制,巩固其在蒙藏地区的统治权力。

  三、“安藏辑藩,定国家清平”的政策

  从乾隆御制“喇嘛教”碑文的内容,还可以窥见出清朝政府对喇嘛教的一系列政策。乾隆是一位明智的封建君主,他一面扶植和提倡喇嘛教,一面又对全国的僧人进行清理、登记造册、加以限制;对有分裂活动危害国家统一的僧侣,即使是高僧大德,也是明正典刑。如对噶玛噶举派红帽系第十世活佛却珠嘉措的惩罚;对扎什伦布寺大喇嘛济仲“托占词为不可守,以致众喇嘛纷纷逃散”的行为,给予剥黄正法;对仲巴呼图在大敌当前携带财物而逃,令解京治罪。乾隆作为历史上一位有所作为的封建皇帝,他在对待喇嘛教政策上,一方面是尊崇,一方面是限制,贯穿二者是利用,即把它作为一种有利而无害的统治蒙藏民族的工具。总的看来,是一种比较现实、理智的政策。这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保持边疆安宁,推动祖国统一,有着深远的影响。

  乾隆御制“喇嘛说”是“金石补史”的珍贵资料,对于今天研究西藏与祖国关系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本文还对“喇嘛说”碑文的内容一些明显的错误,进行了诠释。

(责编:B/S-DIY)
                     

前方记者:吴清兰 顾钰 魏毅    责编:郭爽    设计:刘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合作加盟  |   频道导航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Information Center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证 04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