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阿坝州((rNga ba))历史上是本教盛行地区之一,尤其是所属今天金川县和小金县的嘉绒(rGyal rong)文化区更是本教的核心地区。在2007年的考察中,我们发现了位于小金县和金川县两个地点的本教壁画,年代在17世纪至18世纪初之间。现就此壁画的年代判断和主要内容作简要报告。
一、小金县(bTsan lha rdzong)两河乡大寨村洞窟。
两河乡位于抚边河与它的支流虹桥沟的交汇口,故得名。它位于小金县与阿坝州首府马尔康中间,上下各70公里。大寨村(Chu gar takrave)在它的南部,本教石窟在它身后的山上,曾是本教徒静修之所,洞口向南,面对绵延的邛崃山雪峰。石窟是利用断岩形成的空间作为隐修之所,三个壁面均以黄泥涂抹为底,上罩白灰面。在白灰面上彩绘壁画。洞口残损严重,正壁两侧及下端也有严重破坏。但壁画内容的主体还在。正面表现的是本教的主佛顿巴协绕,右上角有本教主尊贡桑嘉哇杜巴。左右两墙上方各以寂静尊为主,下方配以忿怒尊。以红、黄、绿三色为主,宝座和莲台的结构方式均有古典风格,但颇多汉风影响,顶部在岩石上绘画曼陀罗纹样,年代当在17世纪中期以前,属于明代晚期的作品。就在它下方不远处,还有一处禅修窟,由于岩层塌陷,墙体和屋顶部分已经完全被毁,但从残存的墙面上依然可以看到具有16/17世纪风格的壁画。可见这里曾经是繁荣的本教静修区。
二、金川县马尔邦乡独却沟村嘎达山布隆湾古寺群
马尔邦乡在金川县南,从县城驱车20公里,向西进山,到达独脚沟村。村中有嘎达山,海拔高达3000多米,在一个叫布隆湾的山腰处有一个古寺群(实际上也是禅修窟),目前只有两个石窟存有壁画。分别编为1-2号窟。1号窟有丰富的本教尊神图像,东壁有著名的四佛像,年代在17世纪中期以前。正壁可能是顿巴协绕与胁持二弟子,两边仍然是四佛像。但这面壁画年代应当在18世纪中后期。西壁破坏严重,令人担忧。南壁壁画有所保存,多是忿怒尊。但二者年代均在18世纪中后期。2号窟在更上方,更险峻的地方。仅有东壁和南壁壁画较为完整,且多有藏文题记,标示祖师和尊神名号。年代均在17世纪初。其中东壁最为重要。表现的是一位本教祖师。他身着红色袈裟,头戴莲花帽,坐在台座上,台座的背屏高大,祖师靠在靠垫上,靠垫用绳系在背屏上。祖师双手持念珠,置双腿上。两边各有胁侍二弟子。座位前方有Rigs pa mngon du gyur pavi rtog ldan shes rab rgyal mtshan la na mo的藏文题记,表明他的身份。台座顶上白云之间的山峰有洞窟,袈裟包裹的本教祖师坐在窄小的洞中苦修,这也正是此古寺群历史形象的写照吧。在此祖师的周围绘画众多的本教上师。从现在保存下来的壁画来看,风格一致,没有后补的痕迹。整个壁画水平很高,它的很多细节都可以看出,其绘画年代在16世纪左右。
三、结论
嘉绒地区是新本教的重要发源地,也是本教流行最为广泛的地区之一。18世纪中期,清朝发动的金川战役对当地本教的发展和流传给予了沉重打击,部分本教寺庙受到破坏,部分被令改宗。本教的衰落导致许多寺庙和禅修地的衰落。目前所见,当地多是18世纪以后的壁画,甚至在西藏本土、安多、康区都没有见到早于清代的本教壁画保存。因此,此次两处明代本教壁画的发现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