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
[英文] [藏文]
残奥会:微笑着与生命争显美丽
作者:    发布时间: 2008-09-01 10:28:00   来源: 新华网

  2008年北京举办的第13届残奥会,是我国首次承办的国际残疾人体育盛会。届时,来自146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名残疾人运动员将参加20个大项的激烈角逐。

  残奥会与健全人的体育赛事一样,都是展示体育魅力和生命律动的快乐时刻;观看残疾人运动会,同样是一种十分美好的享受。

  如果你想要了解一个真实的残奥会,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它吧。

  进军世界:中国残疾人运动员为国争光

  1984年6月16日,我国首次派出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参加在美国纽约长岛举行的第7届残奥会。北京的盲人女运动员平亚利和上海的赵继红先后为祖国夺得第一枚和第二枚“奥”字号的金牌。

  1988年10月,汉城第8届残奥会。43名中国残疾人运动员高举起“不屈的旗帜”,一举夺得17枚金牌、17枚银牌、10枚铜牌。奥林匹克游泳馆内9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6项世界纪录被中国残疾人刷新。韩国裁判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竟破例在两侧观众席上拉开他们用汉字书写的“中国队必胜”条幅!

  1996年8月17日,美国亚特兰大第10届残奥会田径场。23岁的中国跳高运动员侯斌第一个出场。他9岁时因车祸失去左下肢,坎坷的人生铸造了他不屈的脊梁,从十几岁起,他就开始向生命的高度冲刺,20岁那年,他跃过1.84米的横杆。此刻,侯滨已将9名对手远远甩下并两次刷新世界纪录。11时35分,侯斌开始第三次向新的世界纪录发起挑战。欢呼声震耳欲聋,他成功跨越了1.92米大关!

  此间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亚特兰大宪章报》,在周末版头版头条刊载了侯斌跃过1.92米瞬间的大幅彩色照片,同时刊发了著名体育记者斯蒂芙的报道,她写道:“世界上没有什么能阻挡这位独腿年轻人对美好记忆的追求。他是一位永远不会停止跳跃的人。”

  4年后,由87名运动员组成的中国代表团进军2000年悉尼第11届残奥会,共获得34枚金牌,有15人25次破15项世界纪录。我国在残奥会金牌榜上的排名从上届的第9位跃居第6位。

  中国残奥代表团实现了世纪之交的历史性跨越!

  在悉尼的11个日日夜夜,竞技场上的分分秒秒都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在盲人T12级200米跑决赛中,聪明的李强按照教练部署,不急不躁,把握节奏,在最后50米时突然加速冲刺,最终夺得金牌。

  几乎与此同时,失去左臂的张宏伟调整好步伐,快速助跑,以极强的爆发力腾空三跃,夺得三级跳金牌。

  田径场上两次奏响《义勇军进行曲》,两次升起五星红旗。李强和张宏伟身披两面鲜艳的国旗,手挽手绕场奔跑疾呼,如同两朵正在燃烧的彩云,映红了奥林匹克主体育场的上空。

  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我国派出的200名运动员参加了11个大项、284个小项的比赛,共获得金牌63枚,有23人29次破29项世界纪录,一举跃居金牌榜第1名。中国残疾人运动员为祖国创下了辉煌的业绩,赢得了国际残疾人体坛的高度赞誉。

  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我国将派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残奥代表团,参加全部20个大项的比赛。我们深信:中国残疾人运动员一定会以超越自我、勇攀高峰的气势,创出最好成绩;一定会与各国各地区的残疾兄弟姐妹一起,为北京、为中国、为普天下百姓带来新的惊喜,让世界为之喝彩!

  感悟生命:残疾人体育的特殊魅力

  正如硬地滚球脑瘫运动员胡振宇在自己的名片上所写:“生命跟我开了个玩笑,我微笑着与生命争显美丽。”残奥会每场比赛,观众都被生命之美所震撼。

  “无臂蛙王”何军权像一条快乐的鱼儿,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旁若无人地穿梭在雅典残奥会泳道中。

  刚开始裁判和解说员都没有注意到他,但在最后冲刺的时候他们都被他的速度震惊了。最后他独得4枚金牌。

  站在颁奖台上的何军权头戴橄榄枝环,颈、肩夹着一束美丽的鲜花,口中衔着金牌,脸上荡漾着灿烂的笑容。

  颁奖台下,身着洁白礼服的游泳项目总裁判长,一位漂亮的希腊中年女士,双手伸出拇指,扬起脸来,脸上透着由衷的钦佩,向中国“无臂蛙王”表达崇高的敬意。

  2007年7月30日,北京奥组委执行主席邓朴方在人民大会堂做的关于残奥会报告中,十分动情地说:我想特别介绍一位游泳运动员,他叫何军权,湖北人,小时候因为被高压电击伤,失去了双臂,但是居然在水库里练就了一身游泳的好功夫。有一次在家乡的水库边,看见一位女青年不幸落水,生命危急,当时他就跃入水中,迅速游到那个女青年身边,大喊:“你抱住我的肩膀!”后来,他把这位落水女青年救上了岸。因为没有手臂,在游泳比赛时他只能以头撞击池壁,比别的运动员吃亏,但他还是获得了包括残奥会在内的多项世界冠军。

  2004年9月20日19时,雅典第12届残奥会田径场。长镜头追寻着因车祸导致左腿高位截肢的中国跳远女运动员张海原,5米,10米,15米,张海原不是在跑,而是用独腿快速单跳,好像一只小羚羊在草原上欢乐地跳跃。

  裁判手中的小旗一挥,张海原开始最后一跳。只见她在起跳的白线前稳稳停住,然后拔地而起,就像离弦之箭,在空中划了一道优美的弧线,轻轻地落在前方。

  稍适停顿,成绩出来了。站在沙坑前的张海原突然扔掉拐杖,先是金鸡独立,然后令全场观众惊叹不已的是,独腿的她竟然就地来了一个360度后空翻。

  快乐的张海原用这个只有她本人才能完成的高难动作,庆贺自己在雅典残奥会跳远竞赛中,以3米67的优异成绩,为祖国又添一枚金牌。

  2005年国内才引进并被确定为2008年残奥会正式比赛项目的盲人足球,让人很难想象完全失明的(B1级)盲人怎样驰骋在绿茵场中。

  在云南昆明举行的第7届全国残运会上,我们一睹盲人足球赛的风采。

  好奇的观众兴致勃勃地把长42米、宽22米见方的足球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严严实实,少说也有千把人。

  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温馨提醒现场观众保持安静。原来足球里边装有发声设备,盲人运动员全凭足球滚动时发出的铃响判断球的方向并按照分别站在中场边线、球门后的教练员和引导员的口头指挥来参加比赛。

  只见上场对攻的双方队员各4名,都是B1级的全盲运动员,而且为了体现公平,按竞赛规则还须佩戴眼罩。

  开赛前,他们先要分别用手触摸自家的球门框,两手朝前一比划,于是,进攻的方向清晰了——向前,向前!

  裁判一声鸣笛,盲人足球比赛开始了!疾速进攻防守的队员们,在自家3位引导员的呼喊声中,行云流水般地盘带发着声声铃响的足球,忽而曲径通幽,剑走偏锋;忽而长驱直入,大脚射门。进球了!那一瞬间,原本静寂的足球场,爆发了如潮的掌声和忘情的狂欢。人们几乎都忘记了场上队员们是盲人的“身份”。

  最有意思的当属罚12码点球的时刻。想想看,一位明眼人守门员,面对一位佩戴眼罩的全盲运动员将要起脚怒射的12码点球,会是什么结果呢?

  彼此“身份”虽然泾渭分明,心理压力却不尽相同。全场观众顿时安静下来,屏住气,饶有兴致地盯着守门员。此时此刻,世界上精神包袱最重、思想压力最大的莫过于眼前这位守门员老兄了。

  成功!当全场观众快乐击掌庆贺时,守门员也讪讪地笑了。

  “你的呼唤是我的眼睛,我的眼睛是你的心声;你的快乐让我心动,我的祝福伴你一生。”

  这就是神奇的盲人足球有别于健全人足球的特殊魅力。

  ……

  回顾曾经的残奥会,那些争金夺银的辉煌与功亏一篑的惆怅已经与我们渐行渐远;而永驻人们心中的,却是这一特殊体育盛会所展示的乐观进取、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责编:丁丁)

相关链接
版权-通用-无样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合作加盟  |   频道导航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Information Center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证 04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