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08西藏收藏论坛 > 论文精选
 

杨世君:西藏文化收藏热点及现状

发布时间:2008-09-18  来源:  作者:杨世君
 
 

  西藏和藏族文化日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西藏已成为 国内外旅游的热点地区,并且将长期保持这种热度。“西藏文化热”已成为当下社会主流文化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在主流文化意识群体和社会意识较为超前的群体、阶层中,尤其是知识文化阶层中十分流行。

  在经济、文化发达国家和国内经济、文化发达省市区,关注、认识西藏以及鉴赏、收藏西藏文化艺术的人士日益增多,一部分极其执着甚至十分痴迷。这是由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区位及其社会生态文明所决定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西藏奇特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以及相对偏僻高远和相对封闭的区域生态状况,对身处现代城市和工业文明中生活节奏紧张而人际关系疏远的人们,西藏是一处远离尘嚣、松散身心、放松心情、荡涤心灵的好地方;其二,西藏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神秘,民俗风情的丰富多彩,宗教艺术的精湛奇异,为经济文化发达进步地区的现代文明人所向往,知识文化界人士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充满好奇和冒险精神的国际国内旅友,更把西藏视为世界“最后的净土”、佛国清净之地、未被现代工业文明所污染的世外桃园、精神寄所,是现实社会中的“香格里拉”。西藏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藏族人民的生存所系,由此而形成的丰富而独特的藏族文化,成为不同国度和地域、不同民族和异域文化之间极具吸引力,富有艺术魅力的牵萦。这种文化差异性和民族特色,是推动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因,也是促进文化交流、相互学习借鉴的持续动力。“西藏文化热”以及收藏热不仅能持久,还会持续升温。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素质不断提高,将使西藏长期成为世所瞩目的旅游热点目的地。藏族文化艺术将持续成为文化艺术界和追求生活质量者的收藏所在。

  国内外收藏西藏文化艺术品的热点有如下方面:

  一、唐卡艺术

  唐卡是藏族文化艺术中最富有特色、最具典型性的艺术品。它既是民俗的,又是宗教的,是民俗文化与宗教艺术长期融合的艺术。既是藏族群众家中不可或缺的艺术陈设品,又是藏传佛教广大信众精神信仰的寄托载体;既是藏族群众居家生活中的必须装饰,又是藏区各个寺庙的神圣供奉,它集中了藏传佛教和信徒僧众的精神内涵和审美文化,自然成为藏族文化艺术的代表而又当之无愧地成为收藏藏族文化艺术的精萃。

  唐卡收藏已持续升温十多年。十余年间,唐卡的价格已翻几番至十数倍,尤其是明、清、民国时期的唐卡精品、珍品、孤品,更是藏界追逐热点、焦点,品相好的旧唐卡,价格在十几万至百万元以上。但年代久、保存好、品相佳的是唐卡难得一见。凡在寺庙、达官贵人家保存的唐卡,一般能得到妥善保管;凡在民间流传的大多破旧甚至多有残缺,油烟污垢已致画面、颜色受损严重,价值大为折扣。虽为旧唐卡,保管是否妥善、品相是否完整、色彩和装裱是否完好,差价相距甚大。旧唐卡市场鱼龙混杂,仿制作旧唐卡近年来充斥市场,有的为了仿造历史年代久远旧唐卡,不惜采用物理折磨、化学浸染、色料水渍、烟熏火烤等手法,以假乱真,掩人耳目,为了欺骗买家,不惜沾污亵渎艺术。仿者手法花样再多,还是经不起从多方面细察,仍可露出马脚破绽,就看买家的细心和眼力了。

  收藏唐卡不必唯旧是藏。新做的唐卡,只要是使用矿物、植物、贵金属原料,按照历史传承定制精细绘制,选配优质锦锻装裱,其收藏价值空间也是很大的,关键在于绘画和制作技艺水平。凡是心怀虔诚、对佛像和艺术认真负责之作,仔细琢磨便可体会到功夫心力,技艺含量。市场上大量新绘制的唐卡,一部分是青海、甘肃、四川藏族自治州县的作品,其用色布局、绘制风格与西藏本土画师的作品有一定差别,一般说来,其精细程度不亚于甚至好于西藏区内作品。还有一部分是尼泊尔工匠艺人所制,价格低于西藏本土产品,但其工艺水平不低,绘制风格与西藏本土艺人无明显差异,只是使用颜料方面不够地道,使用广告色或现代化学颜料(部分或全部)者居多,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或借助专用设备才可分辨,买家须用心甄别。

  拉萨有几十间唐卡作坊,大多是师傅带徒传授,口传身教,一般唐卡都须由学历五上以上的青年学徒所画,根据画幅大小和所耗工时,价格从一两千至一两万元不等,有一定的增值空间和收藏价值。想收藏新绘制唐卡,最好是由当地美协、藏协或民间文艺家协会等组织或行家咨询推荐,与口碑信誉好的唐卡店(作坊)画师当面协议订制,由年长画师亲手绘制,一般两三个月可成。

  二、金铜佛像

  藏传佛教造像有历史定制度量经,造像比例、姿势神态、锻造技术、鎏金工艺等,有规范而严格地技艺规程,形成系统而完整的造像程序和艺术,形成鲜明风格和独特技艺,有若干评判鉴别标准,自成鉴赏理论体系,已有诸多鉴赏图录、画册和专著书籍可资学习借鉴。收藏藏传佛教金铜造像雕塑艺术品,应有一定理论知识准备,须了解西藏历史和金铜雕像基本知识,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鉴赏眼力。

  藏传佛教风格的金铜雕像艺术品,历史上来源于三个部分。

  一是汉地中央王朝为西藏达赖喇嘛、班禅活佛、高僧大德或重点寺院及其重大活动、重要人物和事件而指定或官方委托制作的,代表当时官方最高工艺水平。这一部分金铜佛像多由寺庙、宫殿或官府贵族人家摆放、保存和收藏,保存环境条件相对较好,加之西藏气候干燥、气温偏低,使得金铜佛像等艺术品得以完好保存。这部分金铜佛像多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和西藏博物馆等文物保护单位,进入流通市场的,多在大的拍卖会上以高价位拍卖成交,代表了藏传佛像系列的主流。

  二是由西藏地方政府官办工艺作坊制作或由大寺庙的艺僧制作,其制作技艺水平亦十分精湛。西藏工匠艺人把制作金铜佛像看作是十分神圣、无比虔诚的事,在制作程序上及其严格,还要举行相关的祈祷仪式,不求快,不求多,只求精,件件都是千锤百练所成,成为流传在世的精品珍品,这一部分佛像多存于藏区各大寺庙。

  三是由印度、尼泊尔传入或由尼泊尔工匠艺人所制,成为各寺庙供奉主体佛像,流入民间进入市场的不很多。藏传佛教及其造像,受印度、尼泊尔影响最明显最直接。早期造像同印度、尼泊尔佛像一脉相承,很容易识别。印度富有铜矿,尼泊尔工艺精良,由印度、尼泊尔艺人制作的金铜佛像雕件等,直接影响并体现藏传佛教的独特风格。一般寺庙和民间信众供奉的佛像,由尼泊尔制作的占主流。

  近几十年间,西藏本土制作佛像很少,技艺也日益衰落,传统技艺及艺人没有受到重视,仅在很小范围的师徒间传承。而尼泊尔金铜工艺发展很快且技艺不断改进提高,制作成本低,尼泊尔金铜佛像多年来大量流入西藏市场。目前,西藏市场上出售的金铜佛像,基本上来自尼泊尔,不仅工艺精湛,且价格合理,很有竞争力,而西藏当地金铜造像艺人很难与之抗衡,而转入为寺庙锻造较大佛像及金铜饰件。西藏市场上的所谓藏传风格佛像,基本上是尼泊尔所制,已为市场认可和广泛接受。西藏金铜佛像雕件市场上,目前基本上是尼泊尔新制佛像和汉地仿造佛像,有年份的几乎看不到,在收藏圈内和古董商人手中,尚有数量不多、工艺价值不算很高的佛像在流转中,收藏空间不大。

  三、民俗文物

  西藏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和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藏民族独特的民风民俗,与藏族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礼仪习俗相关的用具器物,是藏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具体承载物品,是西藏文化的重要构成。随着社会生活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生产生活日用具器在当下藏族群众生活中正加快消失或日渐退出,有许多器具用品早已停产或者已经失传。生产生活中的民俗文物因生产生活不断更新而难以长久保存流传,因大多是生产生活用具,容易破损丢失,不为人们重视,容易受到忽略。近十多年来,这部分文物器具日益受到文化人的关注和重视,进入了收藏家和爱好者的视野,文物古董经营商很快进入这个领域,推动民俗文物器具价格迅速攀升,成为收藏界的关注热点和市场上红火卖点。

  民俗文物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十分宠杂,品种多而价值低,尤其受到国内外游客的喜爱。民俗文物进入收藏市场,是人们了解认识藏族民俗文化的重要方面,也是现代人关注和重视保护藏族文化的直接途径,其社会意义深远,文化意味流长。

  民俗文物器具收藏品主要有:

  旧藏毯。即藏式条形地毯、床垫、坐垫以及马背坐垫等,藏语称“卡垫”,纯羊毛手工编织,天然矿植物染色,民族传统艺术图案,代表民族手工艺最高水平,可作为现代壁挂艺术品,三、五十年以上至百年左右旧藏毯即为收藏品;

  旧家俱。主有有藏柜、藏桌、茶几、佛龛,或雕刻彩绘、或手工绘画;多为官府贵族用具,也有寺庙用品,多为桦木、杨木、核桃木和松柏木等,三、五十年至百余年家具即为收藏品。近年来,一部分文化人收藏藏式旧家俱或新式家俱,装饰居家,特色浓郁,装饰性和实用性兼顾,亦有一定收藏价值。

  陶器。有各种造型和规格的酒坛、酒壶、茶炉、茶壶、蒸锅、蒸笼、水坛、水罐,以及陶油灯、陶香插等近百个品种,用牛粪和草皮烧成,均为低温烧陶,一部分施铅锌釉,胎质粗糙,形制多样,大如水缸,小如盅盏,品种之丰富,造型之多样,并不亚于汉族地区陶瓷品种,民间制陶艺人多是农民,农闲制陶,创作想象丰富、随意,同为一种陶器,其型状大小没有相同制品。近几年,旧陶制品成为收藏热点,价格快速上涨。

  擦擦。即脱模泥(陶)制佛像佛塔。擦擦在藏区广为制作流传,既是宗教供奉艺术品,又是民俗文化实物,因其小而精致,便于携带和保存,成为当前收藏市场的热点。市场上擦擦新旧各 半,均由旧模制成,有的经低温烧制成陶质,有的施色彩绘,但凡品相精致的,多为新近制品或翻模制品。藏区擦擦品种繁多,大小各异,制作精致,存世量大,由于存放露天,毁损严重,仅有佛塔装藏者得以保存流传,凡是品相较好者,均有百年以上历史,早期的擦擦已不多见,十分珍贵。

  铜器。有各种造型和规格的铜锅、铜炉、铜壶、铜勺、铜盆、铜质笼屉、铜质文具等以及铜铁杂件。多为紫、红铜、青铜、黄铜,做工精良,存世量大。有一部分铜制品仍是藏族群众生活中须臾离不工的器皿用具;

  生产生活用具。主要有马鞍、马蹬、配饰、生产工具、编织机具等。小类细分,适宜收藏的主要品种还有藏刀、火镰、火药枪、文具、乐器、印章、印经板、夹经板、玛尼石、酥油茶桶、松石、珊瑚、琥珀、天珠等珠宝玉石饰件等上百个品种,极大丰富了藏族文化收藏天地。

  四、邮币

  邮币票证虽是近现代藏品,西藏发行的邮品票证却拥有相当多的收藏者,西藏题材的邮品新品种,旧藏币、纪念币、卡、封等受到青年集邮收藏者的喜爱。西藏地方粮票、风光明信片都是当前收藏热品。尤其是铜银藏币和旧藏纸币,深受众多藏友追逐,成为收藏者人数较多的热点门类,对藏币的收藏研究已有多本专著面世。

  五、藏文书法

  藏文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字中历史最为悠久、文字表达最为丰富的文字,属拼音文字,硬笔书写,其影响仅次于汉文。藏文的刍形距今有约四千年历史,形成今天的规范文字亦有千年。藏文书体有几十种之多(另说有一百多种),常用的有十多种,各种书体均有严格章法规范。书法艺术虽为汉字所创,但作为一种文字,能不断创新书体并形成规范和理论体系,从形式到内容均达到娴熟极致且富有美感,即应视为书法艺术。藏文书法艺术在藏区是被广泛认可并长期流传的,藏文书法家需要从小练习书写、学习文法,要经历长达十几年几十年磨砺,其书法作品才能为业界和社会认可。藏文书法家同样要具备深厚历史文化知识尤其是诗辞文法知识积淀,并且要学习借鉴汉文或其他民族文字的审美理念,融汇于书写之中,方成艺术作品。由于藏文及其书法规范自成体系,不为其他民族文字的书法家和读者所认知,因而藏文书法亦鲜为人知。

  近年来,国内外文化艺术界人士和书法爱好者逐渐了解认识藏文书法,对其流畅而又规整的书写形式美感有进一步了解之后,产生兴趣,购买收藏藏文书法作品的人增多。在全国或西藏区内举办的书画展览中,藏文书法占有一定地位而受到观众认可和欣赏。藏文书法的装裱,在借鉴唐卡装裱艺术形式基础上,又学习吸收汉地书画装裱艺术,藏汉结合,自成风格,形成民族特色浓郁的装裱艺术形式,受到藏区文化艺术界和全国书画同行的广泛认可。藏文书法以前仅在寺庙经卷和官府公文中流传存世,在中国书画热持续升温、书画收藏欣赏已成为大众普及性文化活动的当下,藏文书法新作会日益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收藏前景看好。

  国家振兴正逢盛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新的高潮已经到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正从快速发展驶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藏族文化必将以其悠久历史、灿烂文明而广为人所瞩目。凡是民族的,走出去就是世界的。艺术是全人类的,大文化是无民族和国度界限的。西藏文化收藏恰逢其时,前途广阔。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联络电话:010-58336018。

 
  
 相关文档
 
 
版权-通用-无样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合作加盟  |   频道导航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Information Center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证 04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