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08西藏收藏论坛 > 论文精选
 

王易文:西藏珍稀古钱币漫谈

发布时间:2008-09-11  来源:  作者:王易文
 
 

  据史料考证,西藏历史上最早使用的货币是以贝壳、盐巴、酥油、哈达、核桃、谷物、牲畜作为货币,在物物交换中起到货币作用,西藏自元朝归入中国版图之后,元明两朝给西藏财政资助大量黄金白银,商民也以土特产换取大量金银锭,随着西藏与内地、尼泊尔边境贸易日渐扩大,支付手段几乎都是金银锭,但对小额贸易来说,这些金块银锭,存在着局限性,使用时极为不便,以不能适应当时市场贸易需要,于是一种面值实用的铸币通过边境贸易从尼泊尔流入西藏。此币也得到当时地方政府和商民的默许,西藏当时不具备铸币技术,因此地方政府决定借用尼泊尔铸的坦卡银币在西藏地区广泛流通。此借用币上没有国王名称和年号,加上年代久远已非常罕见了。

  随着西藏边贸不断扩大,西藏地方需要尼泊尔铸币逐渐增多,地方政府决定直接请尼泊尔驻藏商团代铸银币,用同等重量的银两换取铸币商同等重量的银币,不收加工费(地方政府忽视了不收加工费的用意),尼泊尔先后在1640—1791年铸出几十种名为茂哈的代铸银币,由于不收加工费,铸币商就靠掺铜来牟取暴利,掺铜量大,成色不一,商民挑剔使用,引起市场混乱,给地方政府带来极大经济损失。以至造成藏、尼银钱争端,成为1791年尼泊尔大规模入侵西藏的借口,在清政府的反击下,1792年5月打败了入侵的尼泊尔军队。藏、尼战争使清政府认识到,在西藏地区鼓铸官钱维护国家统一,十分必要。

  1763—1793年,西藏地方政府在驻藏大臣的主持和监督下,先后三次试铸银币,第一次铸币工艺和形态是仿造尼泊尔茂哈银币,币面上反复有梵文连“扎”字字样并多达十六字。第二次铸币币面首次出现“甘丹颇章、确来朗杰”藏文铭文,背文为吉祥如意。第三次铸币名为“久松雪阿、久松雪柱、久松雪堆”三种年份,多种版别,以上年份部分珍稀币种见。

  1792年清政府在西藏建立了钱法,设立了造币机构,即宝藏局,清政府根据西藏商民习惯用银钱“在内地通用铜质通宝制钱情况下,允许西藏铸用银钱以便民用……”这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对西藏事务的重视,西藏以白银作为流通主要货币在中国少数民族货币史上尚属首次,同年宝藏局铸造全藏文银呈样币一套三种面值(因为无汉文,呈报清中央政府未获批准)。

  1793—1796年,清政府设宝藏委员会,加强对西藏铸币事务的监管,首铸汉藏文对照乾隆宝藏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六十一年银样币、流通币各一套三种面值,多种版别,其中乾隆宝藏六十一年属不存在年号银币,由于路途遥远乾隆六十年退位改年号为嘉庆的消息未传至西藏,地方政府收到驿报后,乾隆宝藏六十一年银币已铸出并参与流通,之后地方政府传令收回此币,改铸嘉庆宝藏元年币,以上年份乾隆宝藏五十八年样币、五十九年异版银币,六十年大样,六十一年银币存世量稀少。

  1796—1820年宝藏局先后铸嘉庆宝藏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八年、九年、二十四年、二十五年银币,面值一钱,多种版别,其中嘉庆宝藏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八年、九年、二十四年银币存世量稀少。由于清政府驻藏大臣对西藏铸币监管时紧时松,造成嘉庆宝藏八年、九年银币上的汉字变得十分拙劣,缺笔少划,正面汉字间的如意文也去掉了。嘉庆宝藏六年银币是宝藏局铸造银币中唯一一枚有汉、蒙、藏三种文字对照银币属珍稀币种。

  1821—1840年宝藏局铸道光宝藏元年、二年、三年、四年、十五年、十六年银币,多种版别,八思巴文银币一枚,多种版别,其中道光宝藏元年、三年、四年、十五年、十六年,八思巴文字银币存世量稀少。

  1844—1929年随着大清王朝国势衰弱,清政府对西藏事务监管也逐渐放松。驻藏大臣没有按

  大清政府所制定的钱法章程对西藏铸币的监管。之后,几乎放弃了对西藏铸币的监管权,西藏地方市场流通的货币日渐减少。

  1850年地方政府又增加铸造出大量全藏文“甘丹颇章”一钱五分章嘎嘎布银币,此币到1929年共铸出几十个版别之多。同年“久松雪柱”银币第一次改版,铸出多种版别。

  1890—1896年地方政府铸造出“久阿尼雪、久阿尼阿”银币多种版别。后藏造币厂也铸造出后藏银币8个版别以上。

  大约1860年,印度卢比银币和多种版别外国银元入侵,扰乱了西藏地区金融与社会经济,为维护国家利益,1902年大清中央政府决定在四川铸造大量川铸藏元(即四川卢比光绪头像银币)三种面值(多种版别)参与市场流通,最终将印度卢比银币和多种版别外国银元驱逐出境。

  1909—1910年地方政府铸造格桑章嘎、双章嘎、宣统元年套币,两银、两铜,西藏纪年套币一银三铜,多种版别,多种年份。

  1910年驻藏大臣查封了西藏当时的地方造币厂,并重铸宝藏币。从此,清政府又恢复了对西藏铸币事务的监管,同年铸宣统宝藏银币两银、两铜多种版别(其中包括样币)。随着清朝中央政府的倾覆,宣统宝藏银币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停铸了。

  清帝逊位,民国中央政府刚刚成立,对西藏银两资助甚少,西藏地方财政开支日益增大,加上币材奇缺,地方政府决定发行纸币,从1912年-1959年共印制发行5、10、15、25、50章嘎单色纸币和5、10、25、50、100章嘎套色纸币,当时窥视已久的英帝国主义,却极力干涉中国内政,企图把西藏分裂出中国。少数亲英分子也借发行纸币之机大做文章。币面上,印有所谓的“继承雪域大国政权成立1658、1659……字样”这是西藏地方政府未经上报民国中央政府批准,强制发行的,是非法的。纸币发行泛滥是三大领主剥削西藏人民的一种手段,也破坏了当时的货币流通秩序,很多商民拒绝使用纸币。所以纸币在当时只能在拉萨范围使用。

  1913—1953年西藏地方政府接受了《中华民国国币条例》币制,西藏开始大量使用中华民国铸造印刷的“孙头、袁头、龙洋、纸币”等,也流通各种藏银、铜、纸币,同时地方政府修建了电站,以水为动力,首次用机械造币,从此藏币工艺精细,有效的防止了当时外国铸造、印刷假币的出现,民国7年地方政府在罗布林卡,罗堆色章金币厂铸出名为色章果木二十两金币一枚,也铸出了银、铜样币,这种币铸量少。是地方货币当中唯一一枚金币,由于种种原因,此金币只流通了三年。

  民国二十年地方政府合并了多家造币厂,先后铸出银币、铜币、纸币共几十种面值,几十个版别以上。民国二十四年,民国政府宣布币制改革。将白银收归国库,并废除银两本位制,以抑制经济危机。但因内地战乱,币制改革未推行到西藏,所以西藏仍以白银为主要货币。先进的制币机械铸造、印刷出大量的地方钱币,但地方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地方货币急剧贬值,给商贸活动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

   1951—1955年《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协议》签订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调拨给西藏地方政府大量袁头银元,和全国统一的人民币参与流通,由于人民币币值稳定,从根本上解决了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和民不聊生的状况。于是西藏人民纷纷强烈要求使用人民币。

  1959年8月1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发出布告:西藏地方货币自宣布当日作废,人民币为西藏统一货币,从此人民币作为西藏自治区统一币制,在西藏自治区货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西藏珍稀古钱币定级标准:

 一级:试铸样币、孤品币、珍罕币以及存世量不超过十枚钱币

   二级:存世量不超五十枚的样币或流通钱币

   三级:存世量不超过一百枚的钱币、错版币等

   四级:存世量不超过五百枚的钱币

   五级:存世量不超过二千枚的钱币

   六级:银币、铜币中的版别、年份稀少品等

2008年9月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联络电话:010-58336018。

 
  
 相关文档
 
 
版权-通用-无样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合作加盟  |   频道导航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Information Center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证 04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