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不分先后)
杨世君:西藏文化收藏热点及现状
  关注、认识西藏以及鉴赏、收藏西藏文化艺术的人士日益增多,一部分极其执着甚至十分痴迷。
陈曙光:中国高古玉雕佛像暨藏传玉佛之艺术鉴赏
  中国佛像雕刻艺术大抵以北魏时为发端(上可推至十六国),历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隋、唐达到一个颠峰。 以佛像艺术雕刻的历史而论,唐以上的佛像可称之为『高古佛像』。
白日·洛桑扎西:试论藏传佛教微型雕塑嚓嚓在藏区的传入与发展
  嚓嚓是梵语谐音,来自于印度古代及中亚中部和北部方言中的一个词汇。在藏族人的概念中嚓嚓是指一种微型的雕刻品。
白玉芬:浅谈西藏佛像基本艺术特征
  藏传佛教的佛像造型极为丰富多彩,有慈眉善目、面貌安详的显宗佛像;凶神恶煞、多首多臂的密宗佛像;妩媚动人的度母像;面憎目狞的佛母像;极美与极丑、极善与极恶的众神聚居在一起。
陈保前:驳国外“藏独”学者的“供施关系”论
  自从瓷碗传入西藏后,它在西藏碗文化中就有着特殊的地位。特别是在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中,名贵的瓷碗成了庄重神圣的象征,成为向神供奉的圣物。
次多:瑰丽多彩的藏区佛塔文化
 佛塔在藏区随处可以见到。它作为佛教信徒的崇拜物与寺庙并存,但也有离开寺庙独立存在的佛塔。在整个藏区佛塔建筑起源于何时,虽不见权威定论,但可以推测出它是佛教传入西藏的产物。
丹巴绕登:试论藏族绘画艺术
  藏族传统绘画属于五大明学科中工巧明。著名学者贡追?云丹嘉措说:“操于工者本无涯,塑造佛身、佛法、佛意之工巧明中全囊括”。身工、语工、意工之三工中,身工殊胜。
丹增朗杰:临摹西藏壁画有感
  佛教传入西藏,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形成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西藏佛教建筑风格多样,富丽堂皇,气势磅礴,壁画艺术在西藏作为宗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独树一帜。
方英明:绿松石的艺术价值及鉴赏
  绿松石与软玉一样,深受古今中外人士爱戴,远在新石器时期,就为人所知,在河南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中(距今6500年左右)就有两枚绿松石的鱼形饰物。
刘耀华:浅谈西藏地方邮政邮票
  我们要收集西藏邮票,要研究西藏邮政史,就有必要了解西藏地域的偏僻和地理地貌的原始性。1910年以前,西藏还没有像现在这样的邮政系统,信件主要通过商人传递。
王剑智:西藏与廓尔喀的官方文书
  自乾隆至民国年初,百多年来,驻藏大臣、达赖、班禅和西藏僧俗文武官员,与廓尔喀王之间的文书不断,驿使往来频繁,这些文书,有汉文的、有藏文的、也有廓尔喀文的,特色鲜明。
王易文:西藏珍稀古钱币漫谈
  随着西藏边贸不断扩大,西藏地方需要尼泊尔铸币逐渐增多,地方政府决定直接请尼泊尔驻藏商团代铸银币,用同等重量的银两换取铸币商同等重量的银币,不收加工费。
小次多:祈求福运升腾的象征物—经幡
  经幡作为福运升腾的象征物每年都要换新。换新的日子不能随意选择,它是根据藏族历算,选择在藏历新年初一过后某一个良辰吉日。
叶星生:西藏面具艺术概述
  面具,作为西藏一门古老的民族艺术,它从一个特定的角度通过宗教形式表现出这个民族的道德观念、哲学思想、审美心理以及丰富的想像力和卓越的创造力。
邹西城:论藏族民间印章的审美
  在久远的历史上一向闭塞于银色雪山世界里的吐蕃人们,维系着他们固有的原始观念形式,而在当时西藏地方流行着一种无论在贵族大臣还是民众中都有着很大影响的宗教—苯教。
主办:中国收藏家协会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
承办:西藏收藏家协会 西安市收藏协会
中国《收藏界》杂志社
协办:自治区文化厅 自治区文联 自治区民宗委
自治区旅游局 自治区文物 自治区博物馆
布达拉宫管理处 罗布林卡管理处 拉萨市民宗局
拉萨市文物局 拉萨市旅游局
时间:2008年9月12日?D9月14日
                    【详细】 
陈保前:在曲折中成就收藏事业
  早在去年年底,陈保前就有了策划举办一次西藏传统文化艺术收藏高层论坛的想法,并且得到了协会及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
陈曙光:西藏之行让心灵震撼!
  中华行销管理协会(台湾 台北)会长、国立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台湾 新竹)教授陈曙光博士,多年钻研与收藏中国玉器,遍览玉器群籍,遍访两岸各大博物馆、内地各大城市古玩市场,过手之玉器数万有余,所见更是不计其数。
叶星生:民族传统文化应走进课堂
  论坛开幕几天来,西藏收藏家协会会长叶星生一直很激动与兴奋。他说:“论坛第一次把西藏收藏家协会300多名会员收藏当中的精品进行展览,用行动证明我们存在的价值
索朗丹增:实物有力回击“西藏文化毁灭”谬论
  西藏收藏家协会秘书长、西藏自治区出版社美编索朗丹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在很大程度上民间收藏家发挥出了很好的作用。有力地回击了国际上的所谓的‘西藏文化毁灭论’这个的谬论。
西藏收藏家协会会员精品展览开展
  9月13日下午,“西藏收藏家协会会员精品展览”在西藏博物馆举行了揭幕剪彩仪式。西藏收藏家协会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精心策划和组织了此次展览。部分收藏家协会会员提供的三百多件精品,充分反映了藏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更多报道】
 
姓 名:
城 市: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