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吉祥哈达-西藏大型文化艺术展”12月13日在上海盛装亮相。展览以西藏民俗文化为主线,包括历史、自然、人文、艺术、典藏五大部分,由八个主题展馆组成。本网记者亲临现场,将为您一一解读西藏文化的魅力所在。]
次旦多吉向记者介绍西藏面具 摄影:范凡
护法神面具 摄影:郎宁
伴随神野牛头面具 摄影:郎宁
“这次我们一共带来了30几个面具,全部出自民间艺术家之手,这些面具都是早年制作的。其中有些面具还曾经在宗教法会上使用过。”在此次展览的“神艺共赏——传统艺术馆”里,来自西藏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次旦多吉对记者如是说。
西藏面具是藏民族古老的传统造像艺术之一,藏语统称为“巴”。面具的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艺术风格独特。次旦多吉说:“这次我们主要带来的是跳神面具和藏戏面具。跳神面具主要用于各大寺庙每年的祭祀活动,在大法会上跳“神舞”(有些地方叫“法舞”)时佩戴。带上面具跳舞,有的跳3天,有的跳7天,或者更长时间。仪式结束后,这些面具就放在寺庙经堂最显著的地方供奉起来。西藏各地每年过节表演藏戏时,说唱演员佩戴的面具就是藏戏面具,也叫“拉姆”面具。主要有白面具、蓝面具等,这次我们带来了表演国王故事时所戴的面具。”
记者在传统艺术馆看到,有些面具面露凶相、狰狞可怖,有些面具又形似动物。据次旦多吉介绍,这些面具都很有讲究,每个面具都有名字,代表不同意义。本尊面具和护法神面具常以忿怒凶相出现,因为忿怒恐怖的形象显示着威猛力量,有利于消除邪魔与烦恼。而以鹿、牛、大鹏、孔雀等动物为主的叫伴属神面具,指本尊、护法神的随从者。
次旦多吉告诉记者,做一个面具大概需要10几天的时间,要先做模子,晾干后用布和其它材料粘贴,再晾干后取出泥胎,然后绘制颜色、上清漆,最后晾干完成。
漫步在传统艺术馆,与“神艺”对话,探知丰富多彩的西藏面具艺术,不禁感叹藏民族文化厚重的历史和鲜活的生命力。“吉祥哈达-西藏大型文化艺术展”让西藏文化走出高原,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散发其无穷的魅力与光彩。
(责编:措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