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十八届三中全会 > 专家解读
汪玉凯:为三中全会构建全面改革思想基础
发布时间: 2013-11-08 14:36:00 来源: 海外网
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会对未来中国改革发展做出历史性选择。从当今社会发展情况看来,构建新的全面改革的思想基础,也许是释放改革红利的前提。
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会对未来中国改革发展做出历史性选择。从当今社会发展情况看来,构建新的全面改革的思想基础,也许是释放改革红利的前提。
首先,全面改革需要构建改革的思想基础。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改革事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对改革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对普通民众来说,最希望通过改革给他们带来实惠,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改革的成果;但对于一些既得利益阶层来说,他们对改革的评判以及对改革政策的态度,主要看是否有损于自身的利益。重构改革的思想基础,在新的改革起点上使各方面能够取得最大公约数,就成为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从过去的改革经验看,1978年改革起步的时候就是以思想解放、寻找改革的最大公约数为前提的。1989年后,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低潮以后,通过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这场思想解放,使中国人找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最大的公约数。有了这个共识才有可能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再一次推到一个新的轨道上。
目前,中国的改革开放似乎又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时刻,需要构建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防止改革重新启动以后出现四分五裂的现象。如何构建全面改革的思想基础支撑,我觉得不能离开邓小平改革开放以来确立起来的一系列重大路线方针政策,不能离开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确立的大政方针,也不能离开全党通过的“建国以来党内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如果离开这些最基本的共识,这个思想基础是很难构建起来的。
其次,危机倒逼改革,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中国这样大的一个国家,在快速的改革发展中积累一些问题、甚至是严重的问题,是很难避免的。我们要正视这些风险和危机,决不能采取视而不见的鸵鸟政策。比如,经济增速放缓,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社会机会不公平,既得利益兴风作浪,等等。如果我们不能让更多的普通民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特别是有关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民生方面不能有实质性改善,就很难取信于民。正如邓小平当年所说的,不改革就死路一条,这个论断到现在并没有过时。
最后,把握改革内逻辑的结构性转换,释放改革红利。过去几十年我们一直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导展开各项改革,其他改革说到底都是为经济改革服务的。但现在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转型、乃至政治体制改革将成为一个重要抓手,成为关键性的突破口。
比如,李克强总理说未来国务院主要做两件大事:一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二是全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与转变政府职能。而在行政体制改革中,审批制度改革将成为突破口和抓手。这样的改革思路意味着,未来将用政府改革来带动经济层面的投资改革、财税改革、土地改革、金融改革以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
但是,光靠政府改革带动经济改革还不行,还要促进政治层面的改革。如加大反腐败的力度,加强司法改革,保证司法公平,转变作风,加强执政党的自身改革等。只有认清了这个改革内在逻辑的结构性转换,我们才能真正掌握改革主动权。
(汪玉凯,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海外网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