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原创视频

【倾听】龚达希,“龚扎西”

2020-03-24

  中国西藏网讯 五十多年前,在当雄草原上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个人:他穿着翻面羊皮藏袍,说着流利的藏语,娴熟地从木碗里抓着糌粑,不管去哪儿,都随身带着一个药箱,当地牧民亲切地称他为“龚扎西”。有些刚到当雄县工作的同志不敢跟他讲汉语,怕这位牧民朋友听不懂。其实他不是一个地道的藏族牧民,而是当雄县兽医站的医务工作人员——龚达希。

 
图为当雄草原上的牧民 摄影:赵耀

  上世纪50年代,党中央为了加快西藏发展,动员全国各行各业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学生到西藏工作。龚达希就是在这个时候,响应党中央号召,从条件优越的上海来到海拔4200米的当雄草原开展兽医工作。然而,龚达希初到当雄时,他的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有一次,龚达希得知宁中区麦令乡死了许多小牛的消息,立即背起药箱,骑上马就向疫区奔去。初次骑马,就像坐在大海中的小舢板上一样,左右晃动、重心不稳,一个跟斗摔了下来……但是到了疫区后,牧民们并不相信这位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能治好疫病,不让龚达希给生病的牛羊治病。面对这种情况,龚达希觉得唯一的办法是用实际行动让牧民群众相信他。

  第二天一大早,龚达希就背起药箱跟牧民们一起外出放牧,他发现牛群中有两头牛伸着舌头,体温相当高,经过诊断,知道牛患的是肺炎。龚达希找到牛的主人说:“这两头牛病得很重,我来医吧?”牛主人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好吧!反正你医,也死,不医,也是死!”第二天,病牛的体温下降,开始吃草了。第三天,病牛已经能够奔跑了。“共产党派来的兽医把牛羊全都治好了!”这消息如春风般迅速吹遍了当雄草原。

 
图为当雄风光 摄影:赵耀

  从此,请龚达希医治牛羊病的牧民络绎不绝。龚达希背着医药箱奔波在当雄县的各个村落,给牛羊治病,同时也向牧民宣传党的政策,与牧民交心谈心。在与群众相处的过程中,群众顺着龚达希名字的谐音,为他取了个藏族名字叫龚“扎西”(吉祥的意思)。为了能更好地给牲畜治病、回诊,龚达希在一个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详细记着哪户哪头牛羊得了什么病,什么时间该继续喂药打针,这个小本子被他称为“病历”。

  一次,龚达希和另外一位藏族兽医到群众家做客。当他看到藏族兽医和主人说得兴高采烈,而自己根本听不懂时,就下定决心学习藏语。他对人说,小孩子三年就能学会说话,我一个共产党员,难道三年还学不会藏语吗?一定要学会!这是兄弟民族之间情感交流的需要,是工作的需要!从那以后,在龚达希那个叫做“病历”的小本子上,又增加了一些别人看不懂的字句,这是他记下的藏语的汉语译音。白天碰到藏族干部群众就问,问了就记在本子上,晚上学,早上背,外出工作时就用,大胆地讲,在实践中纠正。这样,不到一年,他就学会了一些日常生活用语。两三年间,他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藏语了。

  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人们为了治病有时也没有那么多顾虑。一天,一位老牧民困难地挪动着双腿,蹒跚地走到龚达希身边,哀求道:“龚扎西,你能医治好牛羊,能不能医治我的腿啊?”此时的龚达希是无法为人看病的。但从此刻起,龚达希就经常出现在县医院里,学习针灸,学习常用药的作用、服法,并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关于人类生理学的医疗书籍。不久后,龚达希几十斤重的药包里,又增加了人服用的药,他不但给牲畜治病,而且也治好了不少牧民的关节炎和肠胃病。(中国西藏网 策划/王淑 诵读/李敏 录音制作/赵耀 文字由西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