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子网 > 宗教 > 活佛

藏传佛教只有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才能有活力

2017-09-22 09:23:17 珠康·土登克珠 中国民族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科学分析了我国宗教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对做好宗教领域重点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思想性、针对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当代中国宗教界及其广大信众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笔者认为,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注重适应与机遇,走中国化方向,在“导”上下功夫。当前藏传佛教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具备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条件。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度上的适应与机遇。西藏经过民主改革废除了政教合一制度,政教分离制度扫除了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根本障碍,也使藏传佛教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是信仰自由上的适应与机遇。中国共产党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制定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这一政策非常正确。信教或不信教群众都没有任何压力。目前,在西藏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受到宪法和法律保护,各个宗教、各个教派都平等地得到尊重和保护,实现了真正的宗教和睦。寺庙僧尼和信教群众在国家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下,享有开展正常宗教活动的充分自由。

  三是中华文化与宗教文化相融合发展的适应与机遇。党和国家对宗教有两个方面的重视和保护,一方面是从群众的信仰需求角度重视和保护,指出宗教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另一方面是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角度重视和保护。鼓励藏传佛教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努力把藏传佛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

  四是寺庙管理上的适应与机遇。2011年9月,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的重要决定,实施了一系列利寺惠僧政策,寺庙管理走上了法治化轨道。把利寺惠僧作为改善民生、争取人心的重要工作狠抓落实:为全自治区在编僧尼落实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人生意外伤害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并每年免费为僧尼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维修和保护寺庙文物,补助资金维修和改善僧舍。通过落实利寺惠僧政策,寺庙僧尼享受了与城乡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寺庙僧尼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享受到了公民的一切待遇,也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近年来,政府一系列措施全面改善了寺庙基础设施及周边环境,为寺庙僧尼遵规守法、安心修行、弘扬佛法解除了后顾之忧,使广大僧尼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和方针政策在西藏的具体实践,得到了广大寺庙僧尼和信教群众的坚决拥护。

  五是内容上的适应与机遇。党和国家支持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我国佛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对教义教规作出了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真正迎来了弘扬“人间佛教”的大好机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共同选择的信仰价值系统,也必然是宗教界广大信众的基本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宗教教义而言,佛教的教义主张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佛教的精髓是“大慈大悲”,佛教的准则是“不害众生”,佛教的特点是“恶行自断”,佛教的宗旨是“普度众生”。道教主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万物之中,人最为贵”。伊斯兰教追求“清真为本,两世吉庆”。基督教倡导“做盐做光、荣神益人”。天主教规劝世人“仁爱、喜乐、平安、忍耐、容忍、良善、厚道、温和、忠信、端庄、节制、贞洁”。宗教界要从宗教教义上深刻阐释当代中国宗教价值规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相资相益、相辅相成的关联,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之中。

  六是藏传佛教培养人才上的适应与机遇。藏传佛教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在培养人才时,也需要紧跟时代和解放思想。应推动藏传佛教的传统学经制和现代学院制同步进行、同步发展。培养的标准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藏佛学院坚持“政治过硬、教派不偏、显密结合、僧尼共学、教研并重”的特点来办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藏传佛教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还需要消除两方面的障碍,即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决反对分裂,与十四世达赖集团划清界限;分清佛教理论和封建迷信的区别,引导信众正信、正行,同时进一步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管理水平。(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会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