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子网 > 观察 > 媒体观点

以新发展理念推进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现代化

2017-12-19 廖林燕 中国民族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是短板,同时也是重点和难点。边疆民族地区乡村全面小康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尤其需要不断推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实现乡村社会的良善治理。边疆民族地区良善治理目标的达成,需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以新发展理念不断破解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中的新难题,有效应对乡村治理的新挑战,进而推进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一是以创新理念推进乡村治理的机制创新。

机制创新是引领新形势下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第一动力。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边疆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不仅乡村社会异质化程度日益加大,社会结构更加复杂,利益分化不断加剧,利益差别逐渐扩大,而且农民价值观念也日趋多元,此外,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问题、文化生活枯燥问题等也依然存在。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有效的乡村治理,尤其需要建立一套现代化的乡村治理模式,首要的也是最为根本的就是进行机制创新。第一,改变过去治理主体相对单一的格局,构建一种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新格局,实现边疆民族地区乡村的多元共治;第二,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同时不断完善乡村人才选拔激励机制,尤其是选准配强“第一书记”;第三,用法治的思维、民主的理念与服务的意识来调解社会关系、推进乡村建设;第四,理性地看待传统,尤其要从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挖掘优秀要素与资源,不断整合乡村传统治理资源,从而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环境。

二是以协调理念推动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理念不仅是现代化过程中对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化过程中对乡村治理的必然要求。从乡村治理的角度看,协调发展理念要求推动边疆民族地区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进而使边疆群众生活得更好、生活得更有意义,最终促进边疆群众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改变过去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同时注重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协调发展,尤其要将对各族群众精神生活、伦理道德的关注提到新的高度。以协调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治理,不仅是实现边疆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边疆民族地区乡村全面小康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协调发展理念要求在加强乡村经济建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营造良好的伦理道德风尚,大力推进文明乡村建设;要求大力开展具有乡土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通过这些传统文化活动,不断增进乡村内聚力,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并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此外,也要求充分整合和发挥乡规民约在改善乡村人际关系、规范社会行为方面的促进作用。

三是以绿色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绿色发展是当前中国乡村发展与乡村治理的一种新理念与新范式。“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乡村”也成为边疆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国边疆地区地处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西南丘陵山地,辖区内森林、草原、湿地、高山、大川、沙漠等生态系统分布密集,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经济发展方式等原因,我国边疆地区生态环境整体比较脆弱。“据2013年环保部调查评估结果,目前民族地区生态系统整体质量仍然较低,优等森林、灌丛、草地生态系统面积比例低下,生态系统退化趋势还比较突出。”在这样的形势下,要以一种全新的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引领,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环境综合治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保持乡村的乡土特色和田园风光;此外,还要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观念,通过生态环境的优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使边疆地区的乡村更美,使乡村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四是以开放理念解决乡村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开放理念主要解决边疆民族地区乡村发展的活力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运用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全方位实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在这样的发展战略下,边疆民族地区乡村发展同样也需要推进全方位开放合作,包括推动边境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家口岸和通道建设,不断提升边境地区开发开放水平。在全面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市场环境下,边境地区乡村要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有效解决乡村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与此同时,在边境地区扩大开发开放的格局下,随着边民跨国流动的普遍,以及所带来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日渐凸显,边境地区的安全管控以及乡村的社会治安也面临着新的考验。面对这样的环境,尤其需要不断探索党政军警民共同合力固边的体制机制,同时也要求边境乡村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乡村社会治安的防控体系。

五是以共享理念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共享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顺应边疆各族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需要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共享理念,要求把加快民族地区乡村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尤其要加快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逐步缩小民族地区与全国的发展差距,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享理念,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最紧迫的就是要推进乡村贫困问题治理,同时,也要大力推进乡村经济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社会事业建设,不断增进农民福祉,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由于历史、自然与地理的原因,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总体较为滞后,贫困问题依然严峻,脱贫任务仍然很重。立足边疆地区的实际,共享发展理念要求将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首先,要以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不让一个少数民族掉队;此外,还要不断提升乡村公共服务的水平与能力,不断推进乡村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以及民生保障的完善化,确保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让更多的各族群众共同分享现代化的成果。

【作者系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