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子网 > 援藏 > 对口支援

大爱情怀筑就援青医者仁心

2017-12-14 任合一 朱园园 付盛 发展导报

 

汪超军、范剑、聂文成三人合影

  八百里瀚海的青海柴达木是冶炼精神的熔炉,“有志而来,有为而归”成了援青干部的承诺,带着这份承诺,来自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三位援青医生用豪情壮志书写了援青医疗专家的优秀篇章。

  2016年,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三位援青医生带着满腔热忱对口帮扶青海,18个月后,浙大医疗援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填补了海西州25项医疗技术空白,新增检验检查项目6项,其中4项技术达到青海省领先水平。其组织开展的“健康海西行”“海西光明行”活动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援青医疗组利用浙江援青后援团的大力支持,成功为德令哈市尕南庄社区困难儿童以及尕海镇中心小学捐赠服装1500余套。

  他们,在海西州的奔腾大地上留下了精彩的轨迹,他们,被柴达木群众称为“昆仑三剑客”。

  范剑:大漠豪情壮志 义无反顾援青

  援青的路很长,但是援青的情很真。

  来自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的副主任医师范剑,面对只有4个月的援青周期,果断选择了延长援助周期到两年,他认为,时间太短实现不了他的援青理想。

  2016年初,援青医疗专家组组长范剑和青海省海西州这个美丽的地方结下了不解之缘。范剑是海西州为数不多的继续留任干部之一,缺氧晚上睡不着、气候干燥经常流鼻血等身体不适的反应始终没有改变他的选择。“来了4个月后自己对青海对海西产生了比较深厚的感情,这里的人民朴实,政府对援青干部生活工作很关心很照顾,在这有在家的感觉,很快就适应了。”而他继续留任的另一个原因是,一来可以做好二三批援青医疗组成员的工作衔接,二来可以继续完成自己的援青使命,为海西的老百姓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

  面对家人他的心里有深深的愧疚,但是面对海西的百姓他心里却很踏实。当初来青海后,常听到许多群众对州医院的负面评价,深深刺痛了他的心。“天下医者是一家,从自身来讲,作为一名医生听到群众这样评价医院,自己心里很不好受。”当时范剑就下定决心,要和同事们以及海西州医院的同仁共同努力来提高医院的声誉和知名度,给当地百姓带来医疗帮助。

  范剑主修的是检验医学专业,来海西后他担任了州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兼州医院副院长的职务,他发现海西地区检验质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于是产生了按照ISO15189标准筹建临床检验中心的想法,希望使其最终覆盖到海西每个地区,让最基层的百姓也能享受到高水准的检验服务。

  经过和援青指挥部沟通,筹建检验中心的想法得到了援青指挥部和海西州政府的高度认可。除日常管理工作外,他亲自下实验室指导检验工作的开展,不断修正检验人员的操作规范,落实检验程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目前,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州医院检验质量已接近或达到ISO15189标准。

  如今,青海省地区级第一个检验中心——海西州临床检验中心已正式挂牌并投入使用。“援青指挥部和州政府给予了我们大量的支持,目前州医院检验科、心血管内科,泌尿外科都开展得不错。”范剑认为,医疗援助是一个长期的事业,只有从输血变成造血,才能弥补地域差异造成的医疗滞后,平衡发达地区与本地区的医疗差异。

  汪超军:忠孝难两全的援青抉择

  自古忠孝难两全,一边是命在旦夕的老父亲,一边是急切期盼的海西人,面对抉择,在父亲的鼓励下,他最终带着遗憾留在了海西,留在了海拔 3000米的高原,或许,在他心里,这里才是离天堂里的父亲最近的地方,他,就是来自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的援青大夫——汪超军。

  戴着一副眼镜,温文尔雅,记者见到汪超军时他正抱着英语牛津大字典入迷地勾画。知道记者的采访意图,他略显羞涩地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医生,然而,就是他的普通思想注定不普通。

  汪超军,博士学位,2004年赴广州进修泌尿系结石的微创技术,2008年至2009年以访问学者身份曾在德国基尔大学进修一年。2014年赴全世界最顶尖的医学中心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学习外科技术。进修过的他掌握着全世界泌尿学科最尖端的核心技术。

  从低海拔的地区来到海拔近3000米的海西,汪超军时不时出现高原反应等身体不适应的状况,强烈的高原反应导致他晚上只能睡两三个小时,胸闷、头胀,心脏沉重,但是恶劣的自然环境更让他充分体会到了生活在这里老百姓的艰辛。在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后,汪超军以最快的速度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帮扶工作中,整理州医院现有的所有泌尿外科医疗器械、申请购买成立新科室急需的新器械,成立了泌尿外科、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手术……

  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泌尿外科先后开展了膀胱镜肿瘤电切术,前列腺电切术,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这些手术的成功实施,为完善州医院泌尿外科建设、提高技术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常规药物治疗,到规范细节化治疗,从做一台手术筛选最佳方案,到手术台上的技术规范,再到病人出院后的定期回访……汪超军对待患者的细心、耐心和爱心深深触动了科室的每个人。在汪超军的指导下,海西州人民医院开展了膀胱镜检查、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等一系列高难度手术,使医院的泌尿外科水平达到一个新的层面。

  随着浙江援青医疗专家组“健康海西行”送医下乡活动的开展,让汪超军接触到了最基层需要就医的农牧民群众,他深切地感受到老百姓对优质医疗资源的迫切需求。“援青不能停留在州大医院,更要深入到基层的牧区农村,在援青的有限时间里把优质的医疗服务送到海西的每一个村庄、每一个蒙古包,我们一定要多给最基层的群众普及医疗常识,让农牧民能最大限度地享受到好的医疗资源。”

  2016年底,汪超军远在海西州为当地患者诊治病情时,父亲因患胃癌晚期而永远离开了他。汪超军含泪对记者说:“父亲患有胃癌,2016年在我临行前查出癌细胞已经转移,本想陪着他走完最后的日子,但是父亲拒绝了。”“你在家里也没有办法控制我现在的病情,医院里还有你的老师和同事在,你放心地去青海吧,那边的百姓更需要你。”汪超军回忆起援青时父亲的嘱托,已是热泪盈眶。

  聂文成:打通心脑血管援青通道

  茫茫戈壁,巍巍昆仑,在海拔3000米的柴达木盆地,高原性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困扰当地老百姓的高发病症,来自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脑血管科的副主任医师聂文成,用坚定的援青决心和精湛的医术,执着地守护着这里的老百姓,努力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心血管专业博士毕业的聂文成主攻冠心病,擅长做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他很早就有援青的想法,在妻子支持下,聂文成踏上了去海西的路。“组织上开始安排援青人选时,我回去和妻子商量,同行的妻子也很了解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状况,她非常支持我援青。妻子认为在海西做同样一例手术会更有意义。”

  “头痛欲裂、胸闷气短、心跳剧烈、整晚整晚睡不着觉。”高原反应成了聂文成援青工作遇到的第一个挑战。“适应了一段时间,身体稍有好转,我便和大家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了。”2016年7月1日,海西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正式挂牌成立,在聂文成主任的悉心指导和示范下,州医院先后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急诊PCI手术等复杂手术。至今,州医院已累计开展各类冠脉手术150余例。

  半年多的援青之旅深深触动了他。“在送医下乡活动中,来看病的群众很多,由于医学知识普及不够,他们不懂分科,很多牧民群众有病了也不就医,已至于拖到非常严重的程度。义诊过程需要的各种药品当地医院大多没有,药品都不能满足更别说做X线胸透、心电图和B超等检查了。”

  聂文成感慨地告诉记者,虽然个人能力有限,但是身后有强大的后盾。“我们几个人身后是整个浙一医院。只要有就医需求,我们跟后方沟通后,可以随便调用其他科室资源,这是一根长长的生命线,这根线能极大地满足这边百姓的需求,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受益。”为了援青,聂文成甚至放弃了去美国进修的机会,“进修机会可以再争取,而海西州的病人却不能等。”

  正是这种大爱情怀,让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三位援青医生用豪情壮志书写了援青医疗专家的秀美篇章。也正是这种奉献进取的精神,为海西州的医疗事业长远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生机和活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