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子网 > 援藏 > 对口支援

“外来校长”来支教 学生期盼不要离开

2017-12-12 四川文明网

杨元建

杨元建辅导学生学习数学

杨元建辅导学生学习数学

杨元建和学生在一起

【主要事迹】

杨元建,男,生于1969年11月,中共党员,现任职成都市龙泉驿区跃进小学校副校长。

2012年8月,杨元建老师怀着一颗为高原教育服务的心主动申请到甘孜支教。他把最炽热的爱献给了藏区的孩子们,藏族学生叫他“杨爸爸”。他不断钻研开创新的教学模式只为了孩子们能够学得更好;本应支教一年,却因无法割舍心中的情感支教了三年;动员妻子一起支教,岳父去世错过了最后一面。真情的付出让孩子们备受感动。他所带的两个班,期末统测获得甘孜县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老师们把他的事迹写进了校史,为他献上了最隆重的礼物———五彩哈达。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感动龙泉十大优秀教师”,2013年被评为甘孜州优秀支教教师,2014年被甘孜州委、州人民政府评为“感动甘孜教坛十大优秀教师”,2016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17年被评为“温暖龙泉驿——2016年十大新闻人物”。杨元建老师的事迹被《光明日报》《四川日报》《成都日报》《甘孜日报》《成都商报》《成都晚报》《四川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时间追溯到2014年9月25日,这天,甘孜县下雪了。高原缺氧,双鬓染雪的杨元建手脚又开裂了。捧着数学教材,站在甘孜县城关第二完全小学的讲台上,看着30多双信任的眼神,他想着,再苦再累也得再坚持一年,把这批孩子教到小学毕业。

本来支教老师只需干一年,但他留到了第三年。2014年上半年,他和妻子朱国琴打算回到龙泉驿区第一小学,但孩子们在教室里哭红了眼,黑板上写满了“老师,求求你留下来吧”,杨元建一下子就心软了。

援藏第一年他瘦了10斤

毕业典礼上,他和同学们相拥而泣。老师们把他的事迹写进了校史,为他献上了最隆重的礼物———五彩哈达。

2012年8月,受感动中国人物胡忠、谢晓君夫妇高原支教精神的感召,龙泉驿区第一小学老师杨元建主动申请到甘孜县支教。

在担任科学教学中,他结合藏区教育实际创造性地探索出“5+5+25+5”的科学课堂结构模式,即5分钟复习、5分钟预习、25分钟新课、5分钟检测,所教的两个班在期末统测中获得甘孜县第一和第二名的好成绩。

这一年,他撰写的计划、总结、方案、学案、简报、论文、报告等等,有60多万字。他撰写的校本研训经验总结报告获得省一等奖,撰写的调研报告受到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重视,并被送到教育部。

这一年,他几乎没有休息过,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熬到12点,还熬过好多个通宵。每天放学,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还有好多次,门卫把他锁在了教学楼里。几乎每个周末,他一大早就带着方便面到学校加班,直到天黑才回宿舍,他的生日也是这样度过的。

这一年,他瘦了10斤,白发添了不少。

这一年,他也收获了感动。干燥的气候让他的双脚开裂,时常流血,脱袜子的时候,钻心的疼痛,那段日子里,每天到学校,支教教师胡小江都搀扶着他,援藏干部李春建校长还帮他背电脑包。到教室上课,学生们争着来帮他拿教本、实验仪器,两个大个子学生还把他扶进教室,上完课,又扶着他回到办公室。

毕业典礼上,他和同学们相拥而泣。老师们把他的事迹写进了校史,为他献上了最隆重的礼物———五彩哈达。

要离开甘孜了,全校师生都依依不舍,学校党支部书记格西老师真诚地对他说:“老杨,你留下来再支一年教吧,我们这里很需要你。”

援藏第二年动员妻子一起去

他说服妻子和他一起到高原支教,在去甘孜支教的路上,岳父却永远离开了他们,成为夫妇俩终生的遗憾。

援藏期间,杨元建觉得最对不起、最亏欠的是家人。

儿子上大学去了,暂且不用操心,而妻子朱国琴独自在成都工作,无人照顾。寒假他回到成都,发现家里的灯不亮了,热水器坏了,水龙头漏水了,妻子生病躺在床上,他愧疚地对妻子说:“老婆,苦了你了……”他说他在回成都的路上遇到山洪,差一点儿就回不来了。但他又说,他还要去支教,因为他还有很多事没做完。

他跟妻子说:“高原上的人很好,高原上的孩子需要老师……”他说服妻子和他一起到高原支教。2013年8月,他和妻子朱国琴老师一起来到甘孜县二完小支教。他教数学,她教语文。在他和爱人去甘孜支教的路上,罹患晚期肺癌的岳父却永远离开了他们,没有来得及看他老人家最后一眼,成为夫妇俩终生的遗憾。2014年5月,父亲得了脑梗塞住进医院,幸亏抢救及时,不然他将失去第二位亲人。弟弟跟他说:“你回来父亲的病就会好得更快些。”可是,学校有那么多工作等着他,他怎舍得离开呢?他每天都给父亲打电话,他愧疚地对父亲说:“爸,我只有暑假才能回来看您了!”

援藏第三年始终放不下藏区的娃娃

新学期第一堂课,他走进教室,孩子们集体起立鼓掌,高兴地喊道:“杨老师回来了!杨老师回来了!”

当地高寒缺氧,又经常停电,杨元建夫妇要克服很多生活困难。他本打算干了第二年就回成都。

2014年4月,杨元建要回成都培训,五年级一班的孩子们以为他一去就不回了,30多个同学都哭了,眼睛哭得红红的。黑板上写满了:“老师,你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求求你留下来吧,把我们教到毕业。”那堂课,杨元建基本没上成,他给孩子们保证一定会回来。本来应该在成都培训两周,过了一周他就赶回甘孜了。

杨元建第二次参加甘孜县二完小毕业典礼,家长到学校给他和妻子送哈达,希望成都的老师留下来。甘孜县二完小的老师也挽留说:“如果你们走了,这些娃娃好可怜哦,好舍不得哦……”

2014年8月,杨元建和妻子又去了甘孜县二完小。新学期第一堂课,他走进教室,孩子们集体起立鼓掌,高兴地喊道:“杨老师回来了!杨老师回来了!”作为一名教书26年的老师,他很欣慰,开心地笑了。6年级的孩子,有些加减法都有问题,还要扳指头数数,教起来很吃力,但杨元建说:“这些娃娃很乖,很重感情,我放不下这份情。”

2014年9月10日,杨元建被评为甘孜州十佳优秀教师。有人说他是“龙泉支教教师的丰碑”,因为他是历届支教教师中学历最高、年龄最大、成效最好、最受欢迎的。

好人寄语: 这些娃娃很乖,很重感情,我放不下这份情。

道德点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克服重重困难到藏区支援支教。一年又一年,不断地奉献、燃烧,真情的付出犹如美丽的格桑花永远盛开在雪域高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