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中国西藏网 > 视频 > 原创视频

【倾听】怒江天险上的第一座钢架桥

时间:2020年04月26日来源:中国西藏网
内容简介:

  中国西藏网讯 1953年6月,康藏公路的筑路大军挺进到怒江东岸。怒江为西藏著名大江,江面宽100米、水深20余米。怒江天险是指冷曲河汇入怒江前后的峡谷地带,两岸多为抬头掉帽、望不见顶的狭窄的石谷,10多公里的断壁悬崖直立江边。


这是进入西藏的游客所拍的怒江一角。图片来源网络

  当地藏族同胞说这里是“猴子难攀登,野羊也不敢下山喝水”的地方。当时正值汛期,江水暴涨,水流十分湍急,惊涛骇浪,声震如雷,两个人面对面讲话都听不清楚。

  江西岸冷曲河流入怒江处,有一段连绵不断长达7公里的悬崖,无路可走。测绘人员到此地渡不过江,只好在设计图上画一条“飞线”,就是在图纸上标成虚线。摆在筑路大军面前的艰巨任务,就是要征服怒江天险,在这滚滚激流上架越一座钢铁大桥。否则,1954年通车拉萨将变成空谈。

  7月14号,18军54师师长干炎林带领第一六二团参谋长朱庆华、工程师张天翔以及该团少数人员,来到江边实地勘测,选定在怒江上架设便桥的位置。

  四连副连长崔锡铭在实地查看怒江两岸桥址时,强忍着双手和背部被岩石划破的剧痛,攀援爬行陡峭石壁800米,不小心从石壁上下滑100多米,险些掉进怒江深渊。


1954年,修建川藏公路的筑路战士在怒江两岸的悬崖陡壁上开山修路 摄影:张加里

  架便桥先要将钢丝绳拉过江对岸。六班班长李文炎和几名熟悉水性的战士,乘橡皮舟在奔腾咆哮的怒江激流上,冒着生命危险试渡了几次后,终于闯过怒江激流到达对岸,并拉上钢丝绳,为架设便桥奠定了基础。

  李文炎等几人虽然过了江,但由于浪急、流速大,过河的绳索仍无法拉过去,便桥仍架不起来。工程师张天翔在怒江边上来回思索,仔细观察水纹流向,他发现水纹斜线过江心后指向回水湾的一个大漩涡,这个大漩涡离西线只有二三十米。他经过精心设计,提出一个方案,用木料扎成木筏,把过河绳索扎在木筏上,江水可能把木筏沿着激流冲进大漩涡,西岸的同志就可以打捞使用。实践证明,张天翔的判断是正确的。在西岸的李文炎等人顺利地把木筏上的过河绳索、架桥材料拖上了西岸。部队很快架起了一座简便吊桥,横跨怒江激流。

  1954年8月,张经武将军代表毛主席、朱总司令向修筑康藏公路指挥部授旗。图片来源网络

  随后,筑路部队在怒江两岸开始投入施工。经过28天紧张施工,11月1号,一座长达87米、距江面33米高的“贝雷式”钢架桥终于横跨怒江天险,天堑从此变通途。

  李文炎荣获“渡江英雄”称号,崔锡铭荣获“探险英雄”称号。工程师张天翔同志被评为“劳动模范”,出席了1959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中国西藏网 作者:西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 策划/王淑 诵读/李二玮 录音制作/贺亮)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