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视频 > 原创视频

听,见雪域·有料丨张荫棠和“张大人花”

时间:2019年12月07日来源:中国西藏网
内容简介:

  张荫棠(1864-1935),字朝弼,号憩伯,又号少卿,广东新会双水人。1904年,英国乘日俄战争爆发,俄国无暇干预西藏事务之机,悍然发动了对西藏的侵略战争,兵临拉萨。在侵略者刺刀和大炮的威慑之下,西藏地方上层官吏和拉萨三大寺的代表被迫与之签订了非法条约——《拉萨条约》。

  面对这一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非法条约,当时昏庸的驻藏大臣有泰竟毫无异议,欲行画押。幸亏有泰的文案何光燮进行劝阻,致使英国的诡计未能得逞。事后,清政府得知《拉萨条约》事件后,认为损害中国主权太甚,当即电示有泰拒绝签字。

  19051月,清廷以外务部侍郎唐绍仪为中国全权代表,率参赞张荫棠等人赴加尔各答与英印商议修改《拉萨条约》。面对英方的阴谋诡计,唐绍仪和张荫棠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严词拒绝了对方的无理要求。最终,达到了由中国和英国立约、挽回主权的目的,并明确规定英国国家应允不占并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中国国家亦应允不准其他外国干涉藏境及其一切政治,迫使狡猾的英国政府最终在事实上确认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

  张荫棠在印度一年多的时间中,体会到外国侵略者的狡诈,深感藏事危险,这促使他对抵御侵略、维护在藏主权的认识、思考以及见解日益加深。19064月,《中英续订藏印条约》签订,张荫棠议约使命完成。随即,张荫棠被朝廷任命为五品京堂候补,并赏给副都统衔,派往西藏查办事件

  张荫棠进藏后,首先整顿吏治,将矛头对准了藏族百姓所痛恨的驻藏大臣有泰及汉藏官员十余人,弹劾他们媚外乞怜、鱼肉百姓、贪污腐化、徇私舞弊等种种罪行。朝廷依据张荫棠所奏,将有泰革职查办,其余汉藏官员也都受到严惩。

  这一行动使得西藏僧俗各界人士精神为之一振,多年积弊终被清除,大快民心,西藏百姓无不称赞张大人严肃法纪,为民除害。因而他在西藏百姓中间赢得了较高的威信,受到各阶层百姓的拥护。

  张荫棠在整顿吏治、清除积弊时,亲眼目睹了英军侵略西藏后,任意强占土地,蹂躏杀戮藏族百姓的惨状,使他强烈地意识到只有效法欧美资产阶级变法图强,收回政权,添练新兵,实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才能救藏安民,边隅才能安宁兴盛。1907年,张荫棠向清廷提出了治藏建议十九条 治藏大纲二十四款(善后问题二十四条)等改革方案,针对西藏的政权、军事、经济、文化卫生教育等方面进行革新。

  张荫棠的一系列改革政策与措施得到了黎民百姓的赞扬和支持,但是也触动了西藏贵族、农奴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引起了他们的恐慌及暗地的污告和对抗。同时,张荫棠的治藏行动又导致了朝廷封建官僚乃至驻藏大臣联豫的猜忌以及英印政府的无理抗议,懦弱的晚清政府深恐操之过急,激成事变,遂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月,命张荫棠赴西姆拉与英国谈判修订《西藏通商章程》,将其调离了西藏。

  张荫棠没有完成治藏的方略而离开西藏,无疑是十分遗憾的。但是,通过这次改革,给沉睡几百年的西藏农奴制社会带来一股新的气息,对旧的传统势力和传统观念是一次严重冲击。许多改革措施,具有解放农奴、打破人身依附关系的历史意义。许多百姓对新政有忻然乐从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农奴制统治的根基。

  同时,通过这次改革,不仅使西藏地方与清朝中央政权的关系得到了改善,中央政权在西藏地方的威信和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为此后推行的一系列新政奠定了社会基础。张荫棠的许多改革内容和措施,不仅被后人所吸收,而且从舆论上也帮他们开了路。

  张荫棠是个爱花之人,进藏时,随身带去了一包扫帚梅的种子,不知他离开西藏时,张大人花是否已经绽开?淳朴的藏族百姓不知这花的原名,只知是张大人赠给的,故一律称此花为张大人花,不知张荫棠是否知道自己的名号在西藏被作为花名?他若得知,定然会无比欣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