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中国西藏网 > 视频 > 原创视频

听,见雪域•夜读丨拉萨人放风筝

时间:2019年06月01日来源:中国西藏网
内容简介:

  孩童时期手牵风筝,在青青草地上放飞,那时的心情是多么雀跃。相传早在1000多年前伴随藏纸出现,藏式风筝就有了雏形。从清代起在西藏上层人士中开始盛行。2006年拉萨传统赛风筝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放风筝被拉萨孩童年复一年地演绎着,已成为西藏娱乐民俗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其实西藏放风筝一般是在秋季,不过在“六·一”儿童节之际,不妨再回味下西藏民俗学家和民间文艺家廖东凡先生描绘的《拉萨人放风筝》,一起来寻找童趣吧。

  制作风筝不是拉萨人的“专利”,放风筝也不是拉萨人的专利,但它们的的确确又是西藏娱乐民俗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首先,拉萨放风筝的历史据说已有一千余年,而且是拉萨青少年最喜爱的娱乐活动;其次,不论制作风筝的工艺,还是放风筝的若干细节,都有别于其他地方。

  从风筝的制作结构来看,拉萨的风筝与外地风筝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其特色在于:一是形状几乎全是棱形的;二是颜色几乎全是白色;三是图案几乎都与宗教有关,比如画上密宗法器腿骨号角,除了表示飞行速度快外,还表示有了法器,即能法力无边,心想事成。

  放飞风筝的时间也很有特色。汉族有一首歌唱的是:“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说的是春风和煦的日子,正是放风筝的季节。除了春季里可以放风筝外,汉民族在其它季节里也放风筝。可是,在拉萨,情况却大不一样。放风筝的时间与农民的麦收联系在一起,限定在每年秋季8至10月之间,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因为当地人认为,放风筝的行动也会影响神灵。风筝放得太早,风就会早早地来到,到麦收时,风力就会不够而无法扬场;风筝放得太晚,天气转凉,容易受病魔侵袭。放风筝的最好时机是麦收时节,这个时候的拉萨天空,到处飘扬着大大小小的风筝,成为一道奇特的景观。

  最有特色的当属放风筝的目的。对一般的初放者来说,放风筝是一项个人娱乐行为,自己的情绪随着风筝的起落而起落:风筝飞上了天,高兴欢乐;风筝放不上去,生气沮丧。但对放风筝的高手来说,放风筝的目的可不这么简单,因为他们想的是用自己的风筝去“战斗”,去“打败”别人的风筝。

  要让自己的风筝参战,需要做许多准备工作。一般来说,参战者不会去购买商店里的风筝,因为他们担心那些风筝经不起“战斗”。他们自己动手,从风筝的骨架开始,精心制作。一些材料要特别精选,比如,糊风筝的纸要用印经书的藏宣纸,既轻盈又结实,很难被风刮破。风筝要制成棱形,目的是增加其“战斗”中的灵活性。所选的风筝线也不普通,而是非常结实的丝棉线,还要在线上涂上自制的玻璃胶,使线变得锋利,以便在未来的战斗中“割”断别人的风筝线。参加过“战斗”的风筝线因为互相的磨擦使玻璃胶受损,还会在下次“战斗”前再涂上玻璃胶。基础工作做完后,还要将做好的风筝进行试飞,调整至最佳状态。

  放风筝的人们大都会就近到藏式楼顶的平台上,放飞凤筝。大家都想方设法使自己的风筝飞得比别人的风筝高,这样在“战斗”中就会占上锋,不仅收放线自如,而且还可使自己的风筝压向别人的风筝。最令人紧张的是“交战”双方的风筝线挨在一起的一霎那,双方拼命放线,上面的风筝想往下压,下面的风筝想往上抬,结果有可能双方的风筝线越离越远,也有可能双方的风筝线绞在一起“战斗”,几个回合下来,结果自然有一方败北,那断了线的风筝只好从天空一路栽下来。风筝可能飞得很远,放飞的人难以去拾捡,于是在“战斗”前他们就会准备好几只风筝。

  参加“战斗”的风筝手们一般都是青少年,儿童一般不参战,而是积累经验。男女老幼们会抱着极大的兴趣观战助威。胜利者被大家视为英雄。失败者虽然不光彩,但他也不会因此而受到轻视。吃一堑,长一智,他会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