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场上,来自雪域高原的孩子们身着长袖的“楚巴”,载歌载舞,尽情展现着独特的民族风情。
教室里,来自雪域高原的孩子们在细心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
宿舍中,来自雪域高原的孩子们兴奋地给万里之外的爸爸妈妈打电话,说学校又领他们参观了一个新地方。
……
这是一群生活在辽阳市第一中学的藏族班学生。
24年来,在这所全国最早一批设立藏族班的学校里, 先后有2500多名藏族孩子在汉族师生的呵护下长大,成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优秀人才。
8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学习生活是琐碎的,然而就在这点点滴滴的琐碎中,才会凝结出天长地久。在这里,汉藏师生的彼此照顾、相亲相爱,升华为牢固的各民族永远团结的浓浓情意。
汉藏合璧心相依
小小年纪便离开父母、离开家乡,从雪域高原到一个遥远陌生的东北城市去上初中,实在是让人放心不下。
为让藏族孩子健康成长,省、市等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辽阳一中,把千般周到的考虑和安排,提炼成一句简单而温暖的话—— “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
于是,每年藏族新生一进校门,看到的便是满校园都张贴着“辽阳一中就是你们的家,一中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和家长”等大字标语。
孩子刚来时连洗澡都不会,穿着衣服往浴池里跳。老师像照顾自己孩子一样,帮他们脱衣服、洗澡。
学校建立了汉藏友好班、友好团支部,经常开展“一帮一”、“团结互助”、“献爱心”等活动。开运动会时,汉族学生主动为藏族学生借钉鞋、送食品;炎热的夏季,及时给藏族学生送防暑降温的白糖与毛巾;每逢元旦、春节、藏历新年,汉藏同学互相拜年问候、赠送纪念品、献哈达、演出节目。
由于每年都有700余名藏族学生长年住校,带藏族班的教师几乎没有节假日,更没有寒暑假。他们无数遍地奔走在宿舍、食堂、教室、卫生所之间,每天都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西藏班教师的待遇并不高,支撑他们的是责任与爱心。藏族班的孩子和家长都说他们是“不进藏的援藏干部”。2005级藏族班学生李泽坤患过敏性紫癜住进了医院,班主任杨冰老师每天都要去医院照顾他。除了给他买喜欢吃的水果、小食品,还要帮他洗每天换下的衣服,医护人员都以为她是孩子的妈妈。
当杨老师精心地看护着藏族孩子时,她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也正生病住在医院里。她在日记中写道:“我虽然没有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但我又在体验着另外一种幸福,尤其是在我亲自为李泽坤同学做好饭并一口一口地喂他的时候,我觉得我就是他的妈妈,他也因为从我这里得到了母爱,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
2008年1月,次仁央金、达娃平多两名同学患上水痘。为了彻底隔断传染源,让患病的学生有一个更好的休养环境,学校党委书记兼关工委主任郭庆莲把她们领到自己的家中照料20多天,为孩子涂药膏,擦洗脓血,洗换衣服,直到康复。两个孩子说:“我们有两个妈妈,一个是藏族妈妈,一个是汉族妈妈,两个妈妈都一样的慈祥。 ”
所有这一切,对于藏族孩子来说,是父母之恩、兄弟之情,是一种激励、一种教育。他们感受到了汉藏一家亲的深情,懂得了自己正幸福地生活在一个多民族和谐相处的大家庭里,更理解了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需要团结、互助、和谐,这个大家庭的每个成员,既是这种和谐的受益者,又是这种和谐的创造者,还应该是这种和谐的捍卫者。
2007年3月4日,辽阳经历了一场特大的暴风雪。当第二天汉族师生费劲地踏着过膝的积雪,气喘吁吁地赶到学校时,他们惊讶地发现,校园内的雪已经基本打扫干净了。原来,是住在校内藏族学生,在雪停的当天晚上就“行动”了。看着通行无阻的校园,汉族师生别提有多感动。
你心换我心。在辽阳一中,藏族学生视辽阳为第二故乡,汉族学生也深深地被藏族同学朴实善良、自强自立的优秀品质所感染,汉族师生和西藏同学融为了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