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大昭寺供奉的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像
汉藏民族往来于何时,文字历史不可考。但在吐蕃时期你来我往的记录就很多了。那个时候,两个民族间的打仗的记录是最多的,前后大约打了500多仗,双方有赢有输。也是不打不相识,打好便结了亲,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嫁往吐蕃。这种结亲有其他因素,但主要是政治因素,因而这种婚事,又被称为“和亲”。对于当时的汉地唐朝来说,史书上记载,前后有15位公主被嫁到了诸番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可是,当时唐朝公主的到来对于吐蕃却是一件大事,因而,藏族史书和民间传说都有详细记载。
文成公主的故事已经流传了1300多年了,故事传奇而有趣:
当时吐蕃东边大唐是个许多人景仰的国家,在嫁文成公主以前,唐太宗将弘化公主嫁给了吐谷浑,将衡阳公主嫁给了突厥。于是不甘落后的吐蕃也派使者前去请婚。开始大唐不予理会。于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大怒,带领大军先讨伐吐谷浑,继而攻入唐朝境内。
松赞干布率兵来到松州西边扎帐,致书给唐皇帝说,“我们为请婚而来,唐若不将公主许配,我要将此地夷为平地。”吐蕃二十万大军,只是围城而不攻打,只为请婚。唐皇帝在了解情况后,终于松口允婚。
如果说前面一部分还比较接近历史,那么后面就完全是民间故事了。记载在藏族正式史书里的这些内容,无论是情节还是语言,都是一则美丽的传说。事实到底是怎样的我们现在已不得而知,但藏族人民赋予文成公主的故事以这种绚丽的形式,倒就很能说明他们对这段历史的看法。
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出的以吐蕃大相噶尔·东赞域松为首的迎婚使团,带着黄金5000两和其他珍物数百件来到长安向唐朝求婚。
当时到长安求婚的,除吐蕃外还有印度、波斯、冲·格萨尔、巴达霍尔等国的使臣。但是,文成公主只有一个,怎么办呢?唐朝皇帝想出了一个比赛智慧的方法,谁智力超群,就把公主嫁给其国王。题目陆续出了出来。第一个题目是,百匹母马、百匹马驹,百只母鸡、百只小鸡,识别母子关系。限期三天。
使者们都在为求得文成公主为自己国家的荣誉费尽脑汁,可是无一人成功。第二天噶尔大臣来识别了,他命随员将酒糟一撮一撮撒满了场地,而后放出了母鸡和小鸡,那些小鸡和母鸡咯咯叫着,边吃食边找自己的“母亲”或“孩子”,没过多久,十之八九都有目标了,突然,传出“翟就儿!翟就儿!”几声老鹰的鸣叫,那些母鸡像扯警报一般呱呱呱一阵狂叫,刺着毛,放下翅膀,转着圈,一时间那些小鸡都钻母鸡翅下,一时间,母鸡全都和自己的小鸡在一起。接着噶尔又吩咐将关小马和关母马的马厩打开,那些母马胀了一天奶,那些马驹饿了一天奶,一见着,沸水一般一阵混乱,紧接着一切安静下来,小马驹们专心致志地吮吸着母奶,一片详和气氛。围观的人齐声喝彩。
过了几天,又一道题出来了:将百段上过圆线的断木,分出根梢。各国使臣无法区分,噶尔东赞将木头投入水中,根部质重,梢部质轻,很快分了出来,于是噶尔·东赞很快在各国使臣中出了名。第三个难题是要在一个很小的九曲宝珠中穿过一条丝带。这宝珠整个是九曲,中间曲里拐弯,无论用何种办法总是穿不过去。噶尔·东赞在一只蚂蚁腰上拴了根马尾,将蚂蚁放入九曲宝珠的孔中,黑色的蚂蚁拖着那根马尾慢慢往里爬行,爬过一曲又一曲,终于从孔的另一头出来了。
接下来的难题是:百名求婚使者在一日之内要宰完一百只羊,喝完一百斤酒,吃完羊肉,揉好羊皮,要求场地干净,没有血污。别国的求婚使者们没有一个敢应试的。噶尔·东赞笑着应承下来。到了比试那天,唐廷的不少官员、各国的迎婚使者和长安城里的许多百姓争先恐后前来观看,杀羊对牧人来说是个简单不过的事,三下五除二,一百只羊收拾得干干净净 接着大家一面跳舞唱歌,一面揉皮子,一面轮番到锅里捞肉吃。到日头偏西,酒已喝尽,肉己吃完,一百张羊皮也已经揉好,而且场地上没有血污,干干净净。众人看到了吐蕃最优美的舞蹈,和吐蕃人欢快爽朗的性格。许多人还跟着他们一起跳,一起歌唱。
连胜数关,剩下最后一道难题 要在穿着打扮完全一样的五百宫女中辨认出文成公主。使团内谁也没有见过文成公主,噶尔·东赞当下让大家通过一切关系分头去了解公主的长相、秉性、高矮、胖瘦。不过两日,这些东西都了解的一清二楚。
这天,唐太宗带着文武百官来到殿前亲自主试。衣着华丽,相貌仿佛的五百宫女,分两队依次从宫门走出,宛如五百天仙从空中飘然而来,轻盈、潇洒、俊美,让人看得眼花缘乱,噶尔·东赞域松用丝绸缠住手,举着一支雕翎箭,仔细地瞧着,当他数到第四十九名,仔细地看了看她耳根的痣,便用鞘卷住了“宫女”的衣领,径自将她引到皇帝面前。
皇帝不得不承认吐蕃大臣的智慧。贞观十五年的春天,文成公主从长安启程,向拉萨进发。
现供奉在拉萨大昭寺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是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嫁妆”
文成公主的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应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后面还有“日月山的故事”,“文成公主建造大昭寺”,公主牧羊,公主织布……,公主的故事一串一串的,如今的民歌里、藏戏里、故事里,文成公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明白的人都知道,在这个世世代代在藏族人们口头流传的故事的背后,是藏汉之间割不断理还乱的源远流长的亲情关系。
如果说,文成公主还只是一块流传在民间的藏汉关系的口碑,那么唐蕃之间的“相好之义”还刻在了石碑上。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唐蕃会盟碑,也叫甥舅会盟碑。
(责编: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