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 要闻
和平解放60年 西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跨越
发布时间:2011-06-01 09:09:00 杜青林 人民日报

  西藏和平解放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央高度重视、全国大力支援和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西藏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其社会变革程度之深,经济发展速度之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明显,是前所未有的。

  经济发展实现大跨越。和平解放前的西藏就是一个封建农奴制的大庄园,绝大多数生产资料集中在以达赖为首的极少数封建农奴主手中,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始终把帮助西藏发展经济、改变落后面貌放在首位,制定了一系列扶持西藏经济发展的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举全国之力支援西藏经济建设,推动西藏经济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上世纪50年代初期,人民解放军“一面进军,一面筑路”,各方面技术人才、专业工人从祖国各地汇集西藏,拉开了西藏现代化建设的序幕。此后,经过民主改革、变革生产关系、确立社会主义制度,雪域高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没有一条公路,到今天建立起以公路、铁路、航空、管道为主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从仅有一座供少数上层统治者享受的小水电站,到今天建立起以水电为主,地热、风能、太阳能等多能互补的能源体系;从信差驿站通信,到今天建立起光缆、卫星、网络为骨干的现代通讯网络体系。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507.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59年的83.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7万元,是1959年的34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6.1亿元,连续8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所有乡镇和80%以上的行政村通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8万公里,比1959年增加5.07万公里;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拉萨——日喀则铁路开工建设;已建成5大民用机场、开通21条国际国内航线;电力装机容量达到97.4万千瓦,用电人口覆盖率达82%;实现了乡乡通宽带、村村通电话,现代化通讯网络覆盖全区。2010年,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38.7元,比1959年的35元增长了118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政治建设得到大推进。旧西藏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下等人的命价仅为一根草绳。新西藏人民地位平等,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自主管理西藏社会内部事务。2007年在西藏的自治区、地(市)、县、乡(镇)四级换届选举中,参选率达到96.4%。经过直接和间接选举产生的34000多名四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94%。全国人大代表中,西藏有12名藏族代表和1名门巴族、1名珞巴族代表;旧西藏封建农奴主占有农奴本身,对农奴生杀予夺、任意处置。新西藏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体现人民意志,保护公民权利。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单行条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等各方面。旧西藏占总人口不足5%的农奴主握有全部政治权力,广大农奴只能把一切希望寄托于并不存在的来世。新西藏大力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行使当家作主权利。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府主席、政协主席、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均由藏族干部担任,在自治区、地(市)、县三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77.9%。自治区现职省级领导干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70.42%;县、乡两级主要领导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86%以上。至2010为止,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西藏自治区已经产生了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一般是一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全体会议闭会期间由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受权开展工作。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法律赋予的立法、监督、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决定四项基本权力,选举产生各届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人民政府、区法院、检察院及其领导人。迄今为止,先后共选出7位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8位政府主席,他们都是藏族公民。昔日广大农奴享有了最广泛的政治权利,成为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主人。

  文化建设推进大繁荣。西藏和平解放特别是民主改革后,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了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度重视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发展,中央投入巨资先后对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等文物古迹进行维修保护,《格萨尔王传》等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得到及时抢救和保护。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一大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精品不断推出。高度重视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和发展,藏文编码国际标准成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字中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文字。藏学研究、现代新闻出版事业迅速发展。2010年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0.28%和91.41%。随着 “科教兴藏”战略深入实施,全区专业技术人员达到5.2万人,少数民族技术人员占70%左右。

  社会事业呈现大发展。西藏和平解放特别是民主改革以来,西藏的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旧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不足2%,青壮年文盲率高达95%以上,没有一家现代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人均寿命只有35岁。1950年的拉萨城区只有2万人,露宿街头的贫民和乞丐就有近千户。面对旧西藏民不聊生、社会事业极度落后的局面,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人民彻底砸烂封建农奴制的枷锁,全面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1950年至2010年,国家累计投入西藏教育经费407.3亿元,已经形成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截至2010年,西藏全面完成“普九”,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高中入学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9.2%、98.2%、60.1%和23.4%,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2%,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3年,已形成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的现代民族教育体系。各类科研、推广机构达184个,专业科技人员达4.85万人,藏学、高原生态、藏医药等学科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以拉萨为中心、遍布城乡的医疗卫生网建立起来,实现了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建立了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人均预期寿命由和平解放时的35.5岁增加到67岁。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多年控制在4.3%以内。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西藏各族人民创造和享受着社会文明进步成果,社会面貌也焕然一新。

  环境保护投入大力度。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安全屏障。国家始终高度重视西藏的生态建设,西藏和平解放特别是民主改革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实行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发展。并不断加大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投入了大量资金,特别是2002年中央决定建设160个重点生态保护建设项目。西藏自治区人大和人民政府颁布实施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类法规、规范性文件、部门规章30余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目前,西藏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各类生态功能保护区21个,保护区面积占全区面积的34.5%,居全国之首。森林覆盖率由不足1%上升到11.91%。据最新环境公报显示,西藏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基本没有受到污染,大部分地区基本处于原生态状态,是世界天然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西藏已经初步走上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齐头并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责编:长卿)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证 04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