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飘落在西藏日喀则的仲曲河上,湿润了河流两岸开耕的农田与忙碌的村庄,也涤净了村庄旁萨迦寺屋脊上的镏金宝瓶和孔雀经幢。
作为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主寺,萨迦寺在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之后,以焕然一新之姿延续其独有的佛事活动,供信教民众参观朝拜。
“班登萨迦”——这是藏文里对萨迦派和萨迦寺的尊称,“班登”意为祥瑞和福气。萨迦寺始建于公元1073年,创建人为萨迦教派的创始人昆·官却杰波。萨迦派的教主由家族世代相承,不禁娶妻和生儿育女,以道果教授为主要修法。因其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青三色条纹,俗称花教。
建于公元1268年的萨迦南寺,位于仲曲河南岸,与奔波山上的萨迦北寺隔河相望。南寺占地约4.5万平方米,以回形土筑墙为城墙,四角均设角楼,四面中部都建有敌楼,寺外的护墙河至今依稀可辨。
走过一条转经筒夹道的幽长门廊进入“拉康拉章”——南寺的主体建筑,南寺大殿的殿门赫然在目,浑厚的诵经声透过门帘传了出来。半百僧人齐集大殿之中,正在进行每天早上一个半小时的集体诵经。
长明的酥油灯为四围晕染出金色的光泽,也衬亮了大殿主供的释迦牟尼佛像。据萨迦寺民管会副主任洛珠土美介绍,这尊释迦牟尼佛像是以多种珍宝为原料,采用印度、汉地、于阗(西域古国,今新疆和田)、尼泊尔等地的红黄铜、黑白铜等合金一次性铸造而成的。
萨迦寺的镇寺之宝远音白海螺法号,就供奉于释迦牟尼佛像前。从各处来的信众排成一队,低首于法座前,放上供施,报出亲朋的名字,由法座上的喇嘛手捧法号,一次次吹奏。喇嘛贡嘎桑布告诉记者,为去世的人吹响白海螺法号能有助于其度亡;为在世人吹响,则能使其增长现世福德。
40根巨大的木柱直通房顶,支撑着整个大殿,柱子均保留着原木的外表轮廓,最大的柱子两人合抱尚且无法抱住。大殿后部和左右两侧靠墙处为通壁大书架,架上摆满了经文典籍。
在大殿后室看护经书的喇嘛贡嘎扎巴告诉记者:“这里面的藏书大约有2万多函,最大的一本经书‘甲龙玛’长1.34米,宽1.09米。”贡嘎扎巴平时的工作就是打扫清洁藏经室,有藏族老百姓和部分汉族信众来访时,他还为他们讲解所藏经文及萨迦寺的历史。
公元1269年,元世祖忽必烈册封萨迦派主持八思巴为“帝师”,执掌西藏的政教大权,由此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开始萌生。萨迦派对发展藏族文化起到过重要的作用:萨迦派协助元朝统领西藏时期,西藏结束了战乱局面,社会生产得到发展,文化艺术呈现出繁荣局面。
萨迦寺作为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关系的历史见证,保存有元代中央政府给萨迦地方官员的封诰、印玺、冠戴、服饰;有宋元以来的各种佛像、法器、刺绣、供品、瓷器以及法王遗物等,以及珍贵的贝叶经、《布德甲龙马》大藏经和元代坛城壁画等大量文物。1961年,萨迦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作为西藏三大文物维修工程中施工难度最大的一项,萨迦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启动。至2009年8月工程竣工时,萨迦寺维修总投资9474万元,完成了主殿维修、城墙、角楼、敌楼维修加固和羊马城墙的修复以及壁画保护。这次维修,是这座藏传佛教萨迦派母寺自建寺以来实施的一次规模较大的维修,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对这座寺庙进行的规模最大的维修。
修缮一新的萨迦寺目前每天都在迎接自各地而来的佛教信徒和游客。四川甘孜的多吉和三位亲友手执酥油桶,缓步走进寺内一个个殿堂,顺时针为一盏盏酥油灯添上新油。他告诉记者,自己还带来了金箔,交给了寺庙,待吉日一一为释迦牟尼佛像、莲花生大师像和文殊菩萨像涂金粉。
午后的慈钦拉康二层殿堂内,30多名小喇嘛正手捧经书和白纸,并排盘腿坐定,认真听着前方老师讲课。据洛珠土美介绍,这些小喇嘛主要学习的是寺庙日常的宗教仪式。而寺内另有80多名僧人在北寺的佛学院跟随8名高僧学习佛学,这些僧人平日从早6点到晚11点闭门学习,中午仅休息1小时。6到10年的学习完成后,他们才能到萨迦派寺庙中担任堪布一职。
上完课的小喇嘛们从慈钦拉康中跑出,此时的萨迦寺上空已是雨过天晴,沿奔波山砌筑的萨迦北寺,高低错落,连绵逶迤。喇嘛们开始清扫殿堂的地面,拂拭殿内佛龛。寺庙顶边挂着的帐幔与风铃随风飘动,衬出萨迦寺的一片清净与祥宁。
(责编: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