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 我这60年 > 时代先锋
多布杰:行走在世界屋脊的农村电影放映员
发布时间:2011-06-09 09:33:00 王昕秀 田春艳 中国西藏网

多布杰调试广播
多布杰调试广播 摄影:王昕秀

多布杰家的厨房
多布杰家的厨房 摄影:王昕秀

  多布杰的家,坐落在海拔4300米的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协格尔镇,这里也是定日县政府驻地。前往多布杰的家是个偶然,他家就在县城协格尔曲德寺山脚下。依山而建的协格尔曲德寺,是这座县府一眼就能望见的醒目标志。我们被这座建在山腰上的寺庙吸引到山脚下,无目的地走进了一个胡同院里。山脚依次向上修葺的民房和山腰的寺庙连成一片,错落有致,凌乱却异常和谐。这样随意又充满美感的民居,勾起了我们拜访的兴致。于是,推开了北面第一间虚掩的红色铁门,主人家多布杰站在院子里正在给他的菜地浇水,好客的他得知我们的来意,热情地邀请大家进屋,于是,成全了这一次的冒昧打扰,也让我们意外得知了一段平凡却又坚守了38年的人生故事。

  穿过被开垦成菜园的小院,随多布杰爬上二楼,这里是这个藏族家庭最主要的生活区。房间围绕阳光暖房从东至西一圈分别是客厅、佛堂、两间卧室,然后厨房。南面正对着珠穆朗玛峰方向的,是一个大露台,主要用来晾晒衣服和太阳能灶烧水。楼下用做粮食仓库及几间少用的客房。多布杰说,以前人畜混居的情况早已被抛弃,如今牛羊甚至已经不养在家里。“在外面,还有段距离”。

  由于定日县在一片开阔地,尤其到冬日,风沙较大。于是当地老百姓在二楼房顶开的一处天井,会加盖一个玻璃顶,于是变身阳光暖房,既有效阻挡了风沙,又享受了阳光的温暖。在支撑房屋的一根立柱上,挂着一个“定日县工作证”,上面显示“部门:电影队;职务:高级工”,就这样,我们意外发现了多布杰的身份。

  今年54岁的多布杰告诉记者,做电影放映员,这已经是第38个年头。他主要负责定日县17个行政村的农村电影放映。定日县,平均海拔4300米,正是珠峰所在地。如果不是去看珠峰,许多人都不愿在这个地方做过多停留。气候无常、空气稀薄、高寒缺氧,就在这个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多布杰背着放映器材,走村串户,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带给世界屋脊的乡亲们。

多布杰家的大厅顶部改用玻璃房顶,既阻挡了风沙又可采光
多布杰家的大厅顶部改用玻璃房顶,既阻挡了风沙又可采光。 摄影:田春艳

虽然海拔较高,多布杰家的庭院里还种植着农作物
虽然海拔较高,多布杰家的庭院里还种植着农作物。 摄影:田春艳

  1974年,年仅17岁的多布杰从40名同龄乡亲中脱颖而出,与其他2名幸运儿一道被放映队选中,正式成为了一名农村电影放映员。说到自己的优势,他表示,当时算是中间“有文化”的,放电影在他看来是个“技术活”。

  在他走过的31年电影路里,设备从8.75毫米机,到16毫米机,再到35毫米机,发展到现在的数字电影机,多布杰经历着农村电影的发展,也尝到了设备、交通改善所带来的“先苦后甜”的心路变化。

  农村电影放映在刚刚“进军”农牧区时,交通工具极为欠缺。多布杰经常驾着马车,在各村穿行,去一些远点的村子放电影,来回得需要四、五天时间。加上电影胶片周转慢,乡亲们一年难得看上几回电影。

  说起现在的变化,多布杰头往后一仰,大手一挥:“如今,好太多了!”他说,现在管理站配备了流动电影放映车,去各村开着车就到了。放映设备也逐步与时代接轨,配上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现在电影文化产品更新速度也在加快。他平均十几天就去一趟日喀则电影公司更新一些新电影回来。他告诉记者:“现在不用录像带,有一个储存卡。这个里面可以存90部电影,带上这个小磁片,就可以给乡亲们带去更多更新的电影。”多布杰说,像《冲出亚马逊》、《叶问》、《锦衣卫》、《举起手来》等,这些都是老百姓非常喜欢看的电影。

  每次一到村里,多布杰会先到村委会报道,通过村上直接通知村民放映时间及地点。以前还需要找到比较开阔的地方拉银幕,这些年由于各村村务设施都建设得比较好,“直接找块白墙,就可以投射放映了,方便许多。”

  依旧不变的是,老百姓对电影的喜爱,搬着小板凳,早早等候电影开场,一放就是两三部一起,不愿离去。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这样的热情无数次让多布杰感动,也让他觉得自己的职业“特别光荣”。据统计,在西藏像多布杰一样的农村电影放映员多达近800人,就是这支高原放映队将电影以最亲切的方式送到老百姓家门口,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责编:团团)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证 04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