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 我这60年 > 时代先锋
党员鲁海山无悔养路情:做一颗闪光的铺路石
发布时间:2011-05-23 13:59:00 薛文献 文涛 格桑达瓦 新华网

  在海拔4300多米的当雄公路段见到鲁海山的时候,他刚乘车13个多小时从格尔木赶回来。他中等个头,黝黑脸庞,说话时目光炯炯。

  他有些口拙,或者是不太愿谈自己。我们几乎用尽了所有的提问技巧,才从他的嘴里一点点挖出他30年养路经历中的点滴片段和人生感受。

  拴在电线杆上长大的“青藏二代”

  鲁海山的父母是西藏第一代藏族养路工人。那时的养路工人上班时,背上背个小的,身后还要带个大的。到了工地,把小的放在地上,怕大的跑,就拴在电线杆上。1963年出生的鲁海山就这样在青藏公路边的风雨中长大。

  1979年,16岁的鲁海山从职工子弟小学毕业,到中尼公路5道班当了一名临时工。“道班在海拔4500多米的深山里,几乎与世隔绝,总共只有5个人。我去的那天是5月4日,装备是一把铁锹,一个架子车。”他对工作的第一天记忆最深。

  他牢记父亲“扎扎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的叮嘱,每天起早摸黑步行十多公里,拉沙、清沟、填坑,苦活累活抢着干,乐于助人,工友们都很喜欢他。

  同时当临时工的尼玛建才记得,有一次一位工友在凿石头时,碎末溅到了眼睛里,“为防感染,鲁海山就用自己的舌头去舔出工友眼睛里的沙子。”

  此后,鲁海山当过石匠、铁匠、护路突击队队员、仓库保管员、路政执法员、路政监控站站长……2006年,他当上了青藏公路当雄段段长。

  人本色始终不变

  当雄公路段管养路段负责养护公路293.06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地质条件复杂,养护难度很大。

  走上领导岗位后,鲁海山每年仍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和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80岁的退休女工拉姆说他“虽然当了领导,但没改变工人的本色”。

  每年夏季,当雄段28工区负责的羊八井石峡经常因下雨引发塌方、泥石流。每到此时,鲁海山都要在这里蹲点。

  2007年8月的一天,连续大雨致当雄段19公里长的路段上发生十几处泥石流,公路严重受阻。鲁海山在现场指挥施工,疏导交通,还和工人一道清理砂石。整整三天三夜,鲁海山和工人们双脚在泥浆中泡肿了,手套磨破了一双又一双。

  28工区工区长仁青说:“他和我们三天三夜没合眼。当道路疏通的时候,他和大家几乎同时躺倒在路上。”

  近年来,当雄段多次进行路面铺油工程,鲁海山都和工人们一道作业。养路工人多嘠说,鲁海山头上、衣服上到处沾的是沥青,“把裤子放那里,能立起来。”

  职工最贴心的“哥”

  在当雄段,上到七八十岁的退休职工,下到十几岁的孩子,大家都管鲁海山叫“哥”。“他不像个领导,就是我们的朋友。”“他不喜欢坐办公室,爱和我们在一起。”“我们见到他时从来不叫职务,只叫‘哥’。”……

  26工区工区长德庆央宗说:“在工人群里,他就是大家的哥们儿。有一次我们过林卡(郊游),等他睡着的时候,大家用笔把他的脸画得像花猫,他醒来就和大家一起笑闹。”

  工人们还趁鲁海山睡着时,把骨头塞到他的鼻子、耳朵里,拍成照片再发到他的手机上。

  真正的亲密无间。

  亲密的感情来自甘苦与共。当雄段现有职工212人,退休职工211人。鲁海山真诚地关心每一位职工,竭尽所能为职工排忧解难。

  退休职工多吉的儿子次多患了白血病,鲁海山在全段发出倡议,带头并号召全体职工踊跃捐款近4万元。从2008年开始,当雄段建立了特困基金,截至去年底,共收到捐款9万多元,其中支出6万多元,资助了28户困难家庭。69岁的退休职工扎西说:“每逢过节,他都会把一车车的牛肉送到一线工区。不管哪位职工家中有困难,或者是老人生病、去世,他都会在第一时间到家里来看望、慰问。”……

  “哥”的另一面则是“严厉”二字。去年底,当雄段新增中尼公路羊麻线94公里路段管养任务。这段路的路况差,附属设施损毁严重。鲁海山对工人们发了火:“你看看你们养的路,还算是养路工人吗?”今年3月,鲁海山住进了这里职工的帐篷,经过顶风冒雪,夜以继日的集中整治,全线路况得到很大改观。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证 041074